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基础货币与货币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结构来影响货币创造过程。文章还解释了货币创造的过程,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环节,以及如何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来影响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能力。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货币创造的影响,以及在不缺货币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缺钱”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基础货币和货币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负债端的统计,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而货币主要是指广义货币,包括现金、个人和单位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反映的是政府、企业、居民可支配的资金总量,这是商业银行负债端的统计。
关键观点2: 货币创造的过程
货币创造经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环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也是创造货币的重要渠道。
关键观点3: 降准和货币乘数的关系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从而提高银行派生广义货币的能力。在基础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结构也可以影响货币创造的过程。
关键观点4: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货币创造的影响
如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同时银行货币创造的意愿和能力较强,一定的基础货币可以带来更多的货币创造。反之,如果实体经济循环不畅,或收入、财富分配结构有待优化,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也会受到约束。
关键观点5: 解决“缺钱”问题的方法
在不缺货币的情况下,要解决“缺钱”问题,需要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发挥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合力,难以单纯靠增加基础货币来解决。
文章预览
什么是基础货币?货币创造是怎么回事?降准和货币乘数又是什么关系?近期,“成方知道”专题策划了关于货币创造的一系列金融知识科普文章,今天推出第三期: 基础货币和货币是什么关系? 基础货币 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这是从 中央银行负债端 的统计。 通常所说的 货币主要是指广义货币 ,包括流通中的现金、个人和单位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反映的是政府、企业、居民可支配的资金总量,这是从 商业银行负债端 的统计。 通常,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即超额存款准备金,银行可以运用增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扩张信贷、购买债券等,进而派生出更多的广义货币。 但 在基础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结构,也可以影响货币创造的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