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美国“在职贫困人口”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成因,包括时薪标准低、雇主剥削行为猖獗、社会福利体系漏洞百出、歧视穷人观念根深蒂固等。文章还提到了美国不同类型人群贫困状况的差异,以及部分大公司对员工的剥削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美国“在职贫困人口”数量庞大,问题突出。
美国在劳动力市场上,有1640万“在职贫困人口”,他们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尽管有工作,但收入水平却低于官方确定的贫困线。
关键观点2: 美国“在职贫困人口”存在多种类型,包括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女性、少数族裔、受教育程度低于高中水平的人群以及服务业人员更有可能成为“在职贫困人口”。
关键观点3: 美国时薪标准低且长期不调整,导致很多工人陷入贫困。
联邦最低时薪标准自2009年以来一直停留在7.25美元的低水平,多年来未根据通货膨胀情况作出调整。
关键观点4: 雇主非法剥削员工,加剧了贫困问题。
一些公司通过多种非法手段剥削员工,包括雇用大量参与美国联邦营养援助计划的贫困人员以压减他们的工资等。
关键观点5: 美国社会福利体系漏洞百出,加剧了贫困问题。
美国政府为扶贫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部分州福利资金的使用并未惠及真正有需求的人,导致大量资金被挪用或浪费。
关键观点6: 美国社会对穷人的歧视根深蒂固,导致社会对贫困人口缺乏关注。
这种歧视不仅导致政策照拂不够,还加剧了社会对贫困人口的偏见和忽视。
文章预览
两名工人在美国纽约一家商店门口卸货(2023年1月6日摄)朱子于摄 / 本刊 英文中有个词叫“workingpoor”,被翻译为“在职穷人”或“穷忙族”, 指的是一些人终日劳作,但其工资水平却难以维持基本生计。 如今的美国,失业率按官方口径处于历史低位,但“在职穷人”数量不少。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时薪标准低且长期不调整、雇主压降工资等剥削行为猖獗、社会福利体系漏洞百出、歧视穷人观念根深蒂固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在职贫困”问题十分突出。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缘 邓仙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LiaoWang1981),原文首发于2024年8月10日,标题为《美国有多少“穷忙族” 》。 1 640万“在职贫困人口” 在劳动力市场上,美国各类人群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按不同口径划分存在不同类别的贫困人口。 其中, 那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