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谨慎选择志愿填报指导服务,避免“高价”指导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风险。市面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防范,包括所谓的“内部数据”、“专家团队”、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和过度渲染焦虑的营销手段。考生应依据自身情况合理填报志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提醒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志愿填报指导服务
教育部呼吁考生和家长对于市场上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要保持警惕,避免轻信高价服务,减少经济损失和风险。
关键观点2: 市场上存在的问题
市场上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利用“内部数据”诱导、无资质的“专家团队”、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和过度渲染焦虑的营销手段。
关键观点3: 考生的注意事项
考生应依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趣志向和高校的招生政策,自主合理填报志愿。切勿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要关注自己的长远发展和职业方向。
关键观点4: 高校的政策和措施
高校普遍加强通识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高校制定了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推行辅修专业制度,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关键观点5: 教育部的措施
教育部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文章预览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几年志愿填报市场上的一些典型问题,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一、“内部数据”并不神秘 一些机构或个人宣称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从而诱导考生和家长购买高价服务。经核实,这些数据并不准确,甚至存在误导性,多名考生因信赖此类数据而填报失误。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所使用的参考数据均通过该公开渠道搜集汇总。但由于一些咨询机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