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概述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发展历程、结构、作用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从首次使用ADC治疗白血病开始,到如今的第三代ADCs,文章详细介绍了ADCs的组成部分,包括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有效载荷。文章还讨论了ADCs的DAR(药物抗体比率)的重要性,以及提高ADC效率的策略。此外,文章还探讨了ADCs的安全性问题和挑战,包括脱靶效应、肿瘤异质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有效载荷特性、ADC代谢问题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最后,文章展望了ADCs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特异性抗原选择、ADC结构优化、耐药性和毒性优化策略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DCs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使用鼠源抗体替代药物开始,到发展出更稳定、更有效的连接子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再到采用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等创新技术,ADCs的发展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观点2: ADCs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ADCs由单克隆抗体、连接子和有效载荷三部分组成。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将细胞毒性药物运输到作用靶点,实现精准治疗。
关键观点3: DAR(药物抗体比率)的重要性
DAR是评估ADC效率的关键因素,其值通常为2-8。DAR影响药物疗效和毒性,优化DAR可提高ADC的治疗效果。
关键观点4: 提高ADC效率的策略
优化DAR、选择合适的连接子和有效载荷、采用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等,都是提高ADC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观点5: ADCs的安全性问题与挑战
ADCs的脱靶效应、肿瘤异质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等问题需要关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优化ADC的结构和给药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和管理不良反应。
文章预览
1958 年Mathe等首次将甲氨蝶呤偶联抗鼠免疫球蛋白治疗白血病,拉开了 ADC 药物的研究序幕,至今已近70载。 Mathe G, Tran Ba LO and Bernard J. Effect on mouse leukemia 1210 of a combination by diazoreaction of amethopterin and gamma-globulins from hamsters inoculated with such leukemia by heterografts. C R Hebd Seances Acad Sci 1958; 246: 1626–1628. 1913年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为代表的科学家们首次提出ADC概念。 ADCs 的结构 (一)单克隆抗体 结构与功能 所有抗体都有基本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通过链间和链内二硫键及非共价作用组装成 Y 形结构。重链上的短碳水化合物链增强水溶性,铰链区使抗体适应抗原排列。 单克隆抗体是 ADCs 的主要成分,能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将细胞毒性药物运输到作用靶点。 发展历程 早期使用的鼠源抗体因免疫原性问题,逐渐被嵌合、人源化或全人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