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A_thinker

2019-3-20《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读书随笔

A_thinker  · 简书  ·  · 2019-03-20 22:46

文章预览

这次出门,除了生活用品之外,还带了一本书《跟吴正宪学当老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在现场见过吴老师两次,一次在许昌实验小学,一次在北京五一小学,近60岁的年龄在课堂上仍然神采飞扬。

很可惜的一件事是——由于这次培训冲突错过了周一在现场听到吴老师讲课的机会。

但通过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学习和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吴老师践行的“儿童数学教育”,永远把儿童放在心上,从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倾听儿童的声音,唤起儿童的兴趣和自信,帮助儿童学会交流和表达,引导儿童学会操作和探究,培养儿童学会“数学”地思考。

她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让儿童享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学习。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陈千举老师的《埋下一颗种子》一文中,我看到了备课的过程:①阅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链接编排上的共同特点和区别。②搜集以往的一些相关教学案例,关注它们优点的同时, 寻找自己认为解决得还不够充分的问题。

看到了教学指导的方法: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教材的讨论到学生学习特点的讨论,从问题的抛出到板书的设计,从对课堂可能生成的预设到学生学习的评价。为我们数学备课教研以后的交流指导提供了方向。

看到了吴老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也是传统的。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经常创造出经典的学具(丰富而恰当的教具、学具):如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能亲手动一动的“天平”增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数学学习让学生讲故事,让数学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不但是人们将生活抽象化的过程,更应让初识它的小学生意识到它的价值,即数学可以应用于生活。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讲课的套路。

备课,备什么?备学科知识;备学科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备学生。


在北京中学王来田老师的《吴老师教我“克服心里紧张”》一文中,我看到了自己。和王老师一样,上过关课、示范课、磨课,每次有老师来听课、备课不充分、家长会……只要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都会感到十分紧张。吴老师这样解释:“与其说是你面对听课人或听课的环境紧张,不如说是你因为想把课上好而担心。”细想,的确如此。

吴老师还给出了两条建议:“第一,上课之前,先和学生聊聊‘闲篇儿’;第二,你再聊一个和课堂有关的话题,使课堂教学在看似无意的聊天之后能顺势开始。这可以叫课前暖场,运用得好,往往可以成为课堂展开的铺垫。”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而异班上课,教师和学生难免会紧张。在去年的优质课比赛中,我讲得是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用的是东城实验的学生。看了很多专家老师的观摩课,我也采用了“课前暖场”的方式,如:让学生观察我的学校和名字,和大家打招呼,和学生一起做有规律的游戏……看到学生的默契配合,自己也变得大胆起来。

在北京市昌平第三实验小学禹芳老师的《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一文中提到:复习课要把一颗颗珍珠穿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由谁来穿呢?怎样穿呢?老师穿好了呈现给学生,还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穿,又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穿?

吴老师对《数的整除》有关数概念的整理复习是这样处理的:是老师带着你们理一理、画一画,还是你们自己整理?学生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

读懂学生是促进生本课堂的关键。吴老师是站在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高度,真诚地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体验的机会。经历了倾听、接纳、修正的过程,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中关系的重要性,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数学所篇含的理性的美、发现了自己学数学的能力。

吴老师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概念串成线、编成网。小组汇报开始了,吴老师这样说:“汇报时,我们不求全,能找几个就说几个,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说不定大家会有更丰富的认识呢。”一组组学生纷纷走上讲台,在吴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助推下,用线把一个个零散的概念连起来。一句“不求全”,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门扫清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自己的知识点上又建构了新的知识,在倾听、交流中完善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完成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建构。

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了,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的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