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银行个贷不良资产供应规模急速上升的现象。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挂出个贷不良资产包进行招商,涉及债权总额达数十亿元。同时,股份制银行的个贷不良情况更为严峻。信用卡逾期问题加剧,信用卡存量规模下滑。个贷不良投资人回本周期长,市场以国资AMC为主导。面对困境,人工智能的应用受到关注,但效果有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银行个贷不良资产供应规模上升
多家银行发布转让公告,涉及巨额债权;信用卡逾期问题加剧,银行加速打包转让。
关键观点2: 信用卡逾期问题严重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增长,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比例上升;银行采取措施应对,如关闭信用卡分中心。
关键观点3: 个贷不良投资回本周期长
个贷不良持续进入批量转让市场,实际成交率低;资产包转让价格平稳,但普遍认为价格过高,回本周期长。
关键观点4: 人工智能在个贷不良市场的应用受限
人工智能对短账龄的资产有用,对长账龄的资产效果有限;不能触动个贷不良市场背后的商业逻辑。
文章预览
新朋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投稿:124421734@qq.com;法律咨询: 18710828321。 来源 | 不良资产头条 2月24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在银登中心一口气挂出5期个贷不良资产包并进行招商,债权总额68.25亿元。在此之前 民生银行也上架了2025年首批资产包, 债权金额共计60.28亿元。 进入2月,个贷不良资产供应规模急速上升。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 招联金融 、蚂蚁消金等相继发布转让公告。其中,平安银行2025年已经发布了5批转让公告,转让价格最低0.2折。 3300亿坏账大甩卖 2025年,银行出包意愿越发强烈。民生银行在招商公告中明确表示,这些资产包整体逾期期数短,均未诉讼,后续清收空间较大;交通银行在公告中也表示,户均本金1.2-1.4万元之间,催收难度小。 银行出包规模也越来越大。民生银行第一批个人不良贷款的债权金额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