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木鼓鼓

故宫·千里江山丨会排队就够了?请收下这份血染的攻略

木鼓鼓  · 豆瓣  ·  · 2017-10-26 11:10
    

文章预览

故宫的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已经热火朝天的展出了一个多月,结合自己做的功课以及网上各路大神的攻略,我和我的普通朋友厂长也赶在国庆假期分头去实践了一番。 在此分享一些心(tù)得(cáo),祝胖友们更顺利的看到心水佳作,同时做点小小的心理建设。

原文地址

Tips:此展持续至12月14日,而热门展品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则会在10月30日撤展(周一闭馆),列位请各取所需。

本期内容速览

亲测排队丨天下武功,唯“早”不破

  • 除了到得早,其他雷我们也帮您排了
  • 附排号规则与见闻一则

猛吸大法丨功课做得好,弯路走得少

  • 分享展厅结构与心水大作
  • 附观众哲学三问与导览器租用建议

最佳时机丨来得早vs来得巧?值得再测一次

  • 斗胆献上理想动线建议
  • 探讨Top150到底值不值得抢

迷幻错觉丨在看展览,还是在挤公交?

  • 现场管理大吐槽
  • 附见闻两则

特别安利丨除了千里江山,还有老赵相伴

  • 分享心水大作,给老赵打call

莫记小过丨more than “博”“物”“馆”

  • 一些往回找补的心里话

北京站的凌晨

亲测排队丨天下武功,唯“早”不破

所有的看展攻略都说了这点: 早睡,早起,早排队。

平时故宫08:30半开门,"千里江山"展已经提前到07:30就允许第一批观众老爷进入第二展厅了,也就是《千里江山图》所在的展厅。

进宫示意图

具体是要夺早呢?给您一个不太成功的案例参考。

我的普通朋友厂长,06:30到了午门,早么?

一丁点儿,都!不!

热情昂扬的观众老爷们一大早四点多就开始排队了……厂长到的时候,前面已经站了100多位:))

不过她还算前150名,可以第一批进展厅了(幸也?非也?之后再表)。150名之后的观众,则需要按照现场安排取号参观。厂长去的那天是国庆假期末尾,本来想借着“前三甲”的优势,再取号“二刷”一次,但被告知当天一整天的号在9点之前就发完了。

“千里江山”展的第二展厅从9月23号开始实行“取号分时段”参观,每天一早持续发放16个时段的号码(免费),发完为止。而后每半小时放行这一时段的150名观众,也就是说理想情况下:每天从早上07:30到下午15:00将有2400名观众可以进入第二展厅。发号地点在“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入口

可能故宫每天早晨开馆前的准备工作较多,根据现场体验来看,天不亮就排队的大波观众们对于排队的“秩序”、“合理”、“统一管理”什么的可别抱太大指望。

见闻《哭笑不得》一则
冲着本次特展的观众和常规游玩故宫的观众,会在进入午门后分开两条不同路线,这时候“站错队”的事儿绝少不了。厂长听到至少20%的观众老爷委屈的大喊: “啊?这是什么啊,我不要看这个展啊!” “早知道不排队也行啊……”(扬长而去)

所以,如果您铁了心要排进“前三甲”,就需要仔细的竖起耳朵。因为很可能一不留神您所在的单行队伍就会在放行前10分钟被工作人员临时拆分为两两或四四一组,而您,分分钟被挤到后面去了……

别问我怎么知道:)

猛吸大法丨功课做得好,弯路走得少

由于展览的第一、第三展厅是不限号的,可以在闭馆之前无限次参观,所以大部分观众老爷的首选是直接冲刺第二展厅。

这样一来,第二展厅的观众量在“上半场”会保持很强的密度。厂长因为没做足功课,在拥挤和推搡中一路蒙圈,错过了很多喜爱的作品。

王希孟[宋]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要给还没做功课的观众老爷敲黑板的是,第二展厅不是只有《千里江山图》本人,而是分了三块展区

除了展示了宏编巨制《千里江山图》以外,还有更多的江山图等着大家来“拆礼物”。虽然说主题展没有非常严格的历史线,但第二展厅主要还是以宋代江山图集大成之作为核心,拓展至明、清两代的“继承者们”,不跳帧的参观可以收获更丰富的观察角度

萧晨[清] 桃源图卷(局部)

项圣谟[明] 剪越江秋图卷(局部)

《千里江山图》本尊(左)与乾隆帝命宫廷画家王炳(中)、方琮(右)分别临仿的饭制版在此展厅同步展出
《观众的哲(zì)学(wǒ)三(xiū)问(yǎng)》
有些观众老爷一进展厅伸长着脖子找: 一问:“《千里江山图》在哪儿啊?”
找到了开始心不在焉的看: 二问:“这就是《千里江山图》啊?”
看完后,部分观众会提问并马上作答: 三问:“这有啥好看的啊?没意思,快走吧。”
按最早到的观众算,不少观众等了足足4小时。等待的时候大家都是统一战线的战友。成功放行后,鉴于各自不同的参观目的,纷呈出了“精彩的生物多样性”。 在这些观众中,有些人是只看第二展厅的。还有“个别的个别”,在发出第二问之前压根就没看到“千里江山”本人,随便入眼了一幅青山绿水便误认为是《千里江山图》,然后就满足且自信地走了。有0.5秒,厂长是想把他们揪回来再抢救一把。

在“千里江山”展的另外两个展厅——第一、第三展厅,也有大把叫人血脉偾张的作品。下面简单提几幅我和厂长都看得“举步维艰”的画作。

莫高窟第217窟主室南壁经变壁画(常书鸿临)

赵伯骕[宋] 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袁江[清] 山水屏(局部)
《亲测建议之:展厅导览器值不值得借?》
【导览器使用规则】 · 租赁服务费10元,支持现金或手机支付 · 感应式播报:观众走到一定的触发点(某件作品前),导览器就会介绍相应内容 · 区块化讲解:一口气介绍完同一展示区块内的所有作品,多则一两件,少则七八件 · 一次性服务:所有语言内容无法重听第二遍
【答案】 如无特殊情况(比如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看展厅现场的文字内容),并不。

最佳时机丨来得早vs来得巧?值得再测一次

可能有些不是北京本地的观众老爷只能从假期或周末抽出一两天进宫看展。比如这次我和厂长,都是坐了通宵的火车奔北京,当天要参观两个展(另一个在文末安利),闭馆后就要匆匆赶赴外地。所以如何在一天之内,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参观,可能就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那么就上文介绍提到第二展厅的两个参观规则,每天的“前150名”到底是个怎样的迷之福利?下面就根据我们的亲身经历,给列位分享一下实际体验。

1)就算是凌晨4点排队,勉强挤进前150名,也得不到及格水平的参观体验

第一批进入第二展厅时的内景(未使用闪光灯拍摄)

150名观众老爷会被分为3波左右进入第二展厅,参观时不是依次进入,而是在工作人员的默许中一涌而上。几十个人同时看一幅画的场景,如同早高峰的地铁——你想驻足停留(哪怕5秒),但人潮会推着你走。基本上靠近入口的展区,每幅作品看不到2分钟就被挤走了。

2)最难受的是在簇拥下的参观顺序,竟然、只能、被迫是反向的

也就是说,大家不得不从“尾端”开始看起。

工作人员也没能关注到观众的参观路径与场馆的路线规划首尾相反。而绝大多数观众,抱着“早看完早解脱”的心态,一股脑儿地闷头向前,直到……直到看到展签,才发现走反了。但也没有了再看一遍的机会,因为单向行进的规则还是非常严格的。

就着厂长的这幅灵魂画,我们尝试还原出现场当时的打开方式(绿色),以及各位观众老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理想的参观动线(蓝色)。

第二展厅布局及动线示意图(厂长手残稿)

Tips:如果听到厅内人员和您说:“先到后面看别的啊~别都挤在这,先去后面!”您千万要靠自己判断清楚,因为厅里是严格单动线的,后续展厅的工作人员可能就不会放您回来了:)

3)一个大胆的想法

与其在“直接进入重点展厅”的福利中加入爆发式的人潮,也许真的不如在城墙入口处稍等片刻,拿当天中、后段的参观号?

赶早高峰参观的观众们,观众构成和参观目的都太不一样。挤来挤去的结果只有“百脸懵逼”,而且有相当数量的观众老爷不愿意等待取号,因为下午要赶着去看“后宫胜景”和御花园。

下午三点的左右,吸饱了赵孟頫的我们,都曾经回到到过“千里江山”第二展厅。工作人员说:没号牌不能进入。但门口一个等待的人都没有,窥探内部也是空空如也。如果还有机会二刷的话,一定会试试看取号选时段参观(但也要趁早且保持机智)

迷幻错觉丨在看展览,还是在挤公交?

做完了应用题,下面来稍微搭建一下心理建设。

基本上,假期上午场的“千里江山”展所有厅都是“灾区”。人多的时候真·里三层外三层,会看到很多恼人的“戏精”。

故宫博物院发布看展攻略(部分)

这个展览是允许拍照,但不允许使用闪光灯的。用闪光灯拍照,伤害作品也伤害其他观众。

“千里江山”的几个展厅空间是特别暗的,怎么个暗法呢?如果您从室外猛然进去,就能体验“眼前一黑”的感觉。别说作品保护了,在这样的空间里,人肉眼被手机或单反闪光灯打到一下都“消受”不了。

有用闪光灯的观众,就有出面制止的展厅管理人员。然而,这些管理人员目前大概很难跟“专业”两个字沾上边了。

  • 惊人的音量:

工作人员对会这样不规范的行为屡屡大声喝止。 啊不,大声喝是有的,止没止得住就难说了,毕竟能否及时的制止不文明观展,并不是靠“喊”的。

  • 随意的话术:

“往前走,往前走!看一下就行了,后边等着呢!” “边走边看!哎走两步,来走两步~” “小孩看住喽,別往上踩,別往上踩,別往上踩!”

类似问题在“每人限制5分钟”的《千里江山图》的参观过程中尤为明显,这种一直靠“走两步”的“赶鸭式管理”替代了原本应该出现的合理的计时引导方式

耳边不断环绕这些“大分贝碎碎念”,让我有一种在高峰时段挤公交的错觉。

不,可能更糟糕,因为身处展厅面对的双重污染:一边是由闪光灯造成的光污染,一边是工作人员在管理时的声音污染。

见闻《再看我一眼》两则
【一】 人多的时候里三层外三层,个别观众老爷“施展拳脚”一路历尽艰辛杀到最里层,然后,举起手机拍上一张又匆匆“让位”,不知道这么短的时间里怹有没有对上焦……
【二】 在《万松金阙图》面前,一位妈妈招呼小朋友过来:“儿子快看,这画多好这可是赵伯……xiāo画的!”
Tips:作品旁边有展签,展签上至少作品名和作者名都有中英文对照,像“赵伯骕”这样的名字,展签上会对应出现“Zhao Bosu",可以帮助我们对生僻字的读音做好初步判断,当然之后还是最好查证一下。

特别安利丨除了千里江山,还有老赵相伴

顺利看完了大热特展,哎?还没完呢。

位于故宫武英殿的“赵孟頫书画特展”,也是特别推荐的展览,时间到12月05日。

展览分为“溯本清源”、“书画交辉”、“松雪遗韵”、“云泥有别”四个部分。立体的展示了赵孟頫“以古为源”、“托古改制”、“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同时,还展示了钱选、董源、赵伯骕、倪瓒、董其昌、王蒙等大家之作。举不胜举,不剧透了,简单贴几幅我和厂长都非常心水的作品。

赵孟頫、黄公望、徐贲 快雪时晴书画合璧卷

鲜于枢[元] 草书杜甫魏将军歌卷(局部)

赵孟頫[元] 浴马图卷(局部)

钱选[元] 八花图卷(局部)

赵孟頫、管道昇、赵雍赵氏一门墨竹图卷

(本文作品图片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莫记小过丨more than “博”“物”“馆”

我和厂长在这次的两个展览中有意外发现、感叹、思考,甚至几度热泪盈眶……所以,其实比起我们的收获,上述吐槽的种种问题真的都不算什么。只想告诉大家,去看,但别走太多弯路

就“千里江山”这个展而言,故宫博物院的问题可能是在:正处于从一个“保藏许多珍贵文物的地方”向“肩负向公众展示和教育等(经典)功能的常设机构”转型路上

这期的文章中,不管是吐槽还是根据自身经验斗胆给出的参观建议,都是希望最终能看到一个超出“博物馆”三个字字面意义的公众场所的出现(更何况是国家级的博物院呢)。

以上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