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规)的整体发展历程及各个版本的主要修订内容。从早期的安全系数法到可靠性理论的发展,再到最新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文章详细阐述了抗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进步和技术发展。关键知识点包括抗规的各个版本、修订内容及背后的技术背景和发展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抗规的发展历程
我国抗规的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多个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初步编制,到现今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抗规在不断地适应技术进步和地震工程实践的需求,进行修订和完善。
关键观点2: 抗规的主要修订内容
抗规的各个版本都有各自的重点修订内容,包括设计烈度的确定原则、结构影响系数的调整、抗震构造措施的修改和补充、地震设计表达式的改变等。最新版本的抗规更加强调抗震设计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的指导性。
关键观点3: 抗规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性能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工程抗震设计的复杂性,使得抗规的制定和实施面临挑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时代的需求,抗规将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技术、新科研,不断完善和发展。
文章预览
前面几期文章学习了从安全系数法到可靠性理论的发展过程,也从关键概念理解、科学方法论、基本前提假定、技术进步等角度对可靠性理论又进行了讨论。可以看出,从安全系数法到可靠性理论的发展有其进步历史背景,也存在继续技术进步空间。 未来几期文章我们学习讨论一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发展历程、标准规范体系变化影响、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本期文章先学习一下《抗规》的整体发展历程. 一、 《抗规》发展整体历程 我国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编制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1959年、1964年分别编制了《地震区建筑设计规范》(草案),并未正式发布,但对当时的工程设计及后期抗震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0、16] 。 我国第一部正式发布的《抗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4(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