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发展,包括基因编辑可能实现的效果、技术难点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文章提到,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降低常见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但仍存在技术误差和社会分化加剧的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实现降低疾病易感性、改造人类等功能。但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许多技术和社会挑战。
关键观点2: 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风险降低方面的应用
通过编辑基因,可以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但需要基于多基因评分(PRS)进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扩大编辑范围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关键观点3: 基因编辑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
基因编辑技术存在误差和风险,需要考虑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异。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导致社会分化的加剧,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文章预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看到这篇论文的时候,我恍然想到, 贺建奎事件 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从基因层面“改造”人类,让人远离疾病,乃至拥有更聪慧的大脑、更强健的体魄,不管大家怎么看,这样的未来,是一定会到来的。 但我们也知道,基因并不像中学课本里讲的孟德尔那么简单,实际的人类基因组到底如何运作至今还处于黑箱状态,基因编辑真的能够如人所愿地改造生命吗? 今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澳大利亚科研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们基于一些比较理想的假设计算了可遗传的多基因编辑(HPE)可能实现的效果。 在研究者们的分析结果中,编辑较少的基因就能大大降低疾病易感性,如编辑10个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基因即可将终生患病率从5%降低到0.6%以下。 论文题图 人类的一个性状可能会同时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