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肠癌筛查的新方法学进行讨论,通过一项基于中国社区真实人群的肠癌筛查万人研究来回答关于肿瘤早筛的四个问题:其价值、现在和未来的距离、现在能做多大以及未来的潜力。文章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解读,包括新筛查方法的价值、现在与未来的差距、耐心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接受和理解客观发展规律,保持足够的耐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文章引出四个关于肿瘤早筛的问题,并通过一项基于中国社区真实人群的肠癌筛查研究来回答。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多种筛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便潜血检查、粪便甲基化和结直肠镜,覆盖了12106名45-75岁的无症状人群。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新筛查方法如粪便甲基化在肠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提高普通人对肠镜的依从性,并成功富集高风险人群。然而,目前这些方法学还存在价格、依从性和流程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走向广泛应用。
关键观点4: 文章观点
文章强调接受和理解客观的发展规律,保持足够的耐心,是兑现潜力的唯一解。同时也提醒读者,不要被表面的信息所迷惑,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文章预览
当下已然有价值,但离未来还有距离 ——前言 上一篇 虽然极力的想区分赛道和个体公司,依然有很多朋友在后台给出了灵魂拷问: “肠癌筛查这赛道还行不行” 我们在篇尾留了四个疑问: “肿瘤早筛是有价值的吗?” “肿瘤早筛最终能做多大?” “肿瘤早筛现在能做多大?” “肿瘤早筛的现在和未来中间隔着什么?” 有趣的胖子本尊,公众号:有趣的胖子万里挑一 “再见,诺辉健康” 以及那一句: 把这四个问题独立的回答,才能去接受、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并从规律中找到那条正确的道路。 偶然间看到 《 Gastroenterology 》 上的一篇文献,是李兆申院士发起的一项基于中国社区真实人群的肠癌筛查万人研究,也许能给到一点参考。 在45-75岁的无症状人群中,以肠癌甲基化路线中最古早的SDC2为例,会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