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惊蛰节气的由来、特点、三候现象、农事活动以及气象情况。惊蛰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各地春雷始鸣时间不同,温暖比雷霆更有力量。文章还提到了惊蛰时节的气温变化和降水量增多。同时,文中强调了农事活动的开始和防春旱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惊蛰节气的含义和特点
惊蛰是春季的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春雷始鸣时间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实际影响范围主要在江南、华南等地。温暖是唤醒冬眠动物的主要力量。
关键观点2: 惊蛰三候现象
惊蛰三候包括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这些现象都是季节变化的标志,反映了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
关键观点3: 惊蛰农事活动
惊蛰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农户们忙着春耕春播。同时,防春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需要勤于灌溉,增加墒情。
关键观点4: 惊蛰期间的气候特点
近30年惊蛰节气期间,河北全省的平均最高气温达到了12.2℃,但平均最低气温仍然较低,为-0.2℃。同时,降水量较雨水节气有所增多。
关键观点5: 惊蛰的意义
惊蛰不仅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也提醒人们播种希望的种子,期待收获的季节。同时,惊蛰也是大自然的一种美丽景象,万物因春雷而醒来,大地因春意而生机勃勃。
文章预览
宋代苏辙有诗云: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惊蛰,又被称为“启蛰、二月节”。意为春雷乍响,惊醒蛰伏冬眠的动物,唤醒沉睡已久的春天。 但我国各地春雷始鸣时间早晚各不相同,常年惊蛰节气期间,春雷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江南、华南,其他地域此时鲜有雷声。 《二十四节气志》中说:“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温暖比雷霆更有力量。” 惊蛰时节正值“九九”,数九寒天即将过去,气温上升、大地解冻、雨水增多,为万物复苏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惊蛰三候 一候 “桃始华” 桃花鼓蕾,含苞待放,“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桃枝间开始缀上点点红粉妆,染上淡淡桃花香。 二候 “仓庚鸣” 仓庚即为黄鹂,也被称为“告春鸟”,“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