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书接上回,接着写点技术 。 在上一篇文章《 浅谈DSPy和自动化提示词工程(上) 》中,我们解析了一个典型DSPy优化程序的骨架代码。本篇我们继续分析两个遗留的关键问题: 从Signature到Prompt的过程。 MIPROv2的具体实现。 从Signature到Prompt 在DSPy的官网[1]和Github主页[2]上,第一句话是这样介绍DSPy的: DSPy is the framework for programming—rather than prompting—language models. (译文) DSPy是通过「编程」的方式——而不是写提示词的方式——来使用语言模型的框架。 所谓 programming 的方式,我们在上篇文章分析代码的时候已经发现这个现象了: cot = dspy.ChainOfThought( 'context, question -> response' ) 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Module实例 cot ,但没有明确指明任何提示词或提示词模板。 'context, question -> response' 的形式类似于一个函数签名,它的意思就表示,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