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官网 ! 一、研究背景: 利用电活性微生物构建的生物电池凭借其优越的环境适应性及生物兼容性,在生理环境监测、组织整合、植入式设备供电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可持续电源供应提供了创新性方案。 为了提升生物电池的功率输出,前期研究人员探索了多种优化策略,包括重定向代谢通量以增强NAD⁺的生物合成、引入纳米材料或导电聚合物以增强导电性能、设计3D电极以增加生物被膜负载和光利用率,以及构建微生物群落以实现劳动分工等等。然而,现有生物电池的功率密度普遍较低,仍难以满足家庭或工业级用电设备的需求。因此,实现设备的微型化和便携性,能够推动该技术对于毫瓦级能量需求设备(如物联网(IoT)设备或植入式应用)的适用性。 尽管纳升水凝胶液滴制造、微流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