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介绍了一种可重构极性转换异质结构晶体管(PCHT)阵列,用于单目三维信息重建。该技术可以从2D图像序列中重建3D信息,记录光强和时空视差关系,实现三维物体重建。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期刊上。文章还包含了图文介绍、结论与展望、文献信息以及上海昂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服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可重构PCHT阵列技术
该像素化PCHT通过选择性载流子激活,可以在n型、双极型和p型之间实现极性转换。这些像素化单元能够在传感器级别同时记录强度和时空视差配置。
关键观点2: 三维视差重建应用
可重构PCHT阵列与多终端寻址硬件架构的CMOS兼容集成,以及用于三维视差重建的算法方法。展示其在三维形态重建、二维深度场映射和多视角耦合的应用。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发表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Electron期刊上,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观点4: 上海昂维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
公司提供二维材料单晶和薄膜等耗材、器件和光刻掩膜版定制等微纳加工服务,以及各种测试分析服务。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交流学习,解决讨论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些微信群,作为互助交流的平台。 加微信交流群方式: 1.添加编辑微信:13162018291; 2.告知:姓名-课题组-研究方向,由编辑审核后邀请至对应交流群(生长,物性,器件); 欢迎投稿欢迎课题组投递中文宣传稿,免费宣传成果,发布招聘广告,具体联系人:13162018291(微信同号) 成果介绍 光场检测可用于收集超越传统基于强度的二维(2D)摄影能力的多维信息。利用物体的相位信息、衍射光波或多维探测中的反射方位角,也可以获得空间域的深度场信息。然而,在当前的光场检测中,相位或衍射场需要特定的光源来诱导光-物质相互作用以实现光学共振,而通过反射场全面获取信息则需要多孔径摄影。 有鉴于此,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王丽丽研究员,娄正研究员提出一种 可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