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小麦水肥一体化的适宜区域、技术要点和设备选型,包括不同区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关键设备选型和主要技术要点,以及强化集成示范、培训指导和宣传引导等重点任务。旨在通过推广小麦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小麦单产和水肥效率,改善田间小气候,协同提升水肥效率和产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适宜区域
适宜有水源及补充灌溉水源的小麦产区,包括华北黄淮及汾渭平原灌溉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北内陆灌溉麦区等。
关键观点2: 技术模式
采用浅埋滴灌、地埋渗灌、微喷带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移动式和半固定式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探索使用喷肥车、无人机、灌溉机器人等新设备。
关键观点3: 设备选型
设备主要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灌带(管)组成,具体设备规格和型号根据生产实际选择。
关键观点4: 技术要点
包括整地和选种、播种和铺管、灌溉施肥策略以及其他配套措施,如杂草防治、镇压控旺、病虫草害防治、合理控旺、应对倒春寒等。
关键观点5: 重点任务
包括强化集成示范、培训指导和宣传引导等,旨在将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粮食产能优势,提高农户对技术的认知。
文章预览
小麦生育期长,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水肥需求不同,科学精准水肥供给是满足小麦绿色高产的关键。水肥一体化技术,向根区土壤适时适量、集中高效供应水分养分,及时满足作物需求,是构建小麦合理群体,实现水肥精准调控、省时省工增产增效的关键举措。 一、适宜区域及效果 适宜有水源及补充灌溉水源的小麦产区。宜采用浅埋滴灌、地埋渗灌、微喷带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移动式和半固定式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探索使用喷肥车、无人机、灌溉机器人等新设备,配套北斗导航播种、耐密抗倒品种与科学化控、营养诊断与高效水溶肥和病虫草绿色防控等措施。重点解决传统种植前期水肥供应不均匀出苗不齐,中后期水肥供应跟不上导致群体质量差、穗小粒轻等问题,改善田间小气候抗灾减灾,实现小麦“群体足、个体壮、穗大籽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