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报道了金融监管总局对银行理财公司开出的大量罚单,涉及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以及招商银行的罚款情况,总金额为3250万。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各家理财公司的违规行为和整改情况,并提到金融监管总局对理财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视。同时,也介绍了自2022年以来的理财公司罚单情况,以及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数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量银行理财公司被罚
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以及招商银行因各种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总局处罚,总罚款金额达3250万。
关键观点2: 违规行为多样化
被罚的理财公司存在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等多种违规行为。
关键观点3: 信息披露不规范是重点
“信息披露不规范”成为多家理财公司被罚的共同点,凸显了金融监管总局对理财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
关键观点4: 罚单涉及历史问题
部分理财公司表示,被处罚的问题发生在公司成立初期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完善时期,相关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关键观点5: 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措施
监管部门已对银行理财公司开出多张罚单,同时采取措施如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推动建立规范化、健全化、标准化、透明化的信息披露机制。
文章预览
作 者丨李愿 编 辑丨方海平 图 源丨图虫 银行理财公司又迎大批罚单。 6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六张罚单信息显示,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以及招商银行被罚,金额分别为850万、750万、650万、400万、250万、350万, 合计3250万。 对于此次5家理财公司的罚单,具体来看被罚缘由—— 招银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 信银理财因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单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债券超过净资产的10%、未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财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四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 平安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三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 建信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