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学历'通货膨胀'现象背后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备考时的心理压力。文章指出,研究生教育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学历贬值问题受到关注。同时,高校在动员本科生考研时,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应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学生暂时提供远离就业的'避风港'。为解决学历贬值问题,需优化专业学科配置,加强专业型硕士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择校和备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历‘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背后的成本
学历的‘通货膨胀’背后成本高昂,包括时间、金钱和备考时的心理压力。研究生教育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学历贬值问题受到关注。
关键观点2: 高校动员本科生考研的动机
高校动员本科生考研的核心在于提升应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学生暂时提供远离就业的‘避风港’。部分传统意义上的‘二本’高校积极参与动员活动。
关键观点3: 解决学历贬值问题的建议
为解决学历贬值问题,需优化专业学科配置,加强专业型硕士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择校和备考,使其在专业和兴趣上相匹配,提高学习效率。
文章预览
“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学历的“通货膨胀”背后成本高昂,学生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还有备考时的心理压力。 ” 2023年,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研究生有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其他高校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比如:上海复旦大学2022年新生15651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74%,本科生仅4120人,占比约26%;南京大学2022届毕业生共9563人,本科毕业生仅占33.01%,3155人。 很多人发出疑问:本硕人数倒挂,研究生会贬值,不再稀缺吗? 不全对,因为本硕人数倒挂的情况在重点大学已存在许多年。现在大家开始重视的原因是,很多非重点大学也出现了本研倒挂,也许这才是影响学历贬值的真正因素。 202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研究生们在积极找工作时,各地高校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