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通感”写作手法的含义和例子,包括多个让人惊艳的通感描写。文章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不同作品中的通感应用,同时提到如何通过感官打通来营造独特的文学体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什么是通感?
通感是一种写作手法,通过打通不同感官来营造独特的文学体验,如以味觉写听觉,以触觉写视觉等。
关键观点2: 通感的应用例子。
文章中提到了多个通感描写的例子,包括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句子和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描述。
关键观点3: 不同作者对通感的应用。
文章展示了不同作者对通感手法的应用,如钱锺书、史铁生等,展示了通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键观点4: 通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运用通感手法,作者能够创作出精妙的词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通过通感体验到更深层次的文学享受。
文章预览
《夜读》之前出过好几期“让人惊艳的比喻句”,留言区里有读者让《夜读》再聊聊 “通感” 这种写作手法。 什么是“通感”?从字面上理解,就是: 打通感官。比如以味觉写听觉,以触觉写视觉,在多感官间切换流动,营造“五窍皆通”之感。 钱锺书先生的阐述则更详细: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诗人(作者)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受,有深细的体会,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词句。” 写作时,通感运用得好会很加分,比如福克纳那句经典的 “我闻到那明亮的寒冷” ,中国古诗词里这样的写法也很多,比如苏轼的 “小星闹若沸” 和贾岛的 “促织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