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唯一的文化类公号。文化热点、历史专栏、时政解析、美文选粹,每日6点30、15点、20点,与您有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华每日电讯

杜文杰:斜街正传|新华走笔

新华每日电讯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3-29 21:5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位于京城中轴线上的上斜街,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曾是古河道“银湾”的遗迹。文章通过讲述上斜街的历史变迁、河流的肌理、法治思想的渗透、会馆的变迁以及过去的特殊活动等,展现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此外,还提到了其他与新斜街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上斜街的历史背景与地理特点

上斜街长约600米,曾是古河道“银湾”的遗迹,历史上作为一条捷径,南来北往的举子们常沿着故河道踩出一条“近路”。近代以来,这条街道入选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关键观点2: 上斜街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斜街见证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事件和人物。例如,法学家沈家本在此修订《大清律例》,对中国法治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街道两侧的会馆曾是各种文化的交汇地,如伦明在东莞会馆续修四库全书,展现了其藏书文化。

关键观点3: 传统与现代在上斜街的交融

虽然上斜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也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沈家本故居自2018年开放以来,坚持免费开放,并通过“枕碧会客厅”等品牌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传统节日,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法治文化的一扇窗口。


文章预览

来源: 3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杜文杰 京城中轴线的“正楷”旁,偏安着一道历史的“行草”。 老北京城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城内道路大多横平竖直,呈棋盘状分布。以“斜街”命名的胡同和小街巷却也并不鲜见,如大栅栏附近的杨梅竹斜街、什刹海旁的烟袋斜街。然而,以会馆林立、名人聚集、皇城文化与各省地方文化交流碰撞闻名的“斜街”,只有宣武门西南的上斜街。 这条约600米长的斜街,曾是古河道“银湾”的遗迹。元人的马蹄踏入河泥,明清赶考书生的麻履踩过霜痕,民国百姓的千层底碾过积雪。叠压的步履在古河床上层层锻打,终将时光夯成一条文明的甬道。 “小时候隐约听老家儿说起过,这里以前是一条河。”正在家门口下象棋的老街坊一边拱卒一边说,“‘出门奔斜街——不走正路’,说的就是它。” 上斜街。杜文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