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主持人鲁豫的职业经历和口碑反转的过程。鲁豫曾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尬聊女王”,但近期在喜剧节目中的表现获得观众认可,改变了之前的负面形象。文章分析了鲁豫的职业生涯、采访风格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片面性对公众人物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鲁豫的职业生涯和转变
鲁豫曾面临尬聊、不会主持的标签,但她的职业生涯始于央视,后在凤凰卫视主持资讯节目,展现了不同的主持风格。如今在喜剧节目中的表现获得认可,消除了误解。
关键观点2: 鲁豫的采访风格
鲁豫的采访风格直接犀利,站在观众角度提问,受到许多采访对象的认可。但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以流量为先,导致人们对她的主持能力产生误解。
关键观点3: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人们对公众人物的看法片面偏激。公众人物在表达时需要更多考虑,唯恐一句话说错便“人设崩塌”。文章以鲁豫为例,探讨了这种现象对公众人物的影响。
文章预览
来源丨谈心社(ID:txs163) 最近三档喜剧节目回归,追综艺的观众们忙得堪比加班。 但万万没想到,其中杀出的黑马,竟是鲁豫。 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中,鲁豫时隔两年坐到评委席上,她的点评依然有深度,也有温度。 她会在女选手菜菜讲月经羞耻时,分享自己小时候把来月经叫“倒霉了”的经历,呼吁语言改变行动,改变大家的思维方式,会建议“公共场合应该向有需要的女性免费提供卫生巾”。 会在观众惊讶英国演员的伦敦腔时吐槽,“这是他的母语啊”。 也能宽慰广智不用眼红志胜,因为“志胜根本看不出什么颜色”,恰到好处调侃志胜的红绿色盲症。 自己上台讲脱口秀,也有种冷静犀利的幽默。 聊女性做喜剧,她提出观点:幽默的女性在过去不被认为有魅力。 “很多人会觉得,女性喜剧演员必须是要扮丑的,所以一旦女孩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