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研这点事儿

外泌体的那些事儿

科研这点事儿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7-19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胞外囊泡(EVs)与外泌体(Exosomes)的相关知识,包括它们的定义、发现、命名与生物起源、异质性、研究价值以及分离、分析、鉴定、低高通量检测、标记或示踪、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定义与特性

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分泌形成的生物纳米球状脂质双层囊泡结构,存在于多种生物体液中,包含多种讯号因子及生物标记。外泌体是细胞向胞外分泌的囊泡类小体,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分子层膜结构,其形态和大小有一定多样性。

关键观点2: 历史与发展

外泌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86年,并在随后的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对外泌体的研究已成为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关键观点3: 研究价值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媒介,调控生理与病理机制,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及优势。例如,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记物、药物载体等。

关键观点4: 分离与分析

目前,外泌体的分离主要采用超速离心、磁珠免疫捕获、沉淀或过滤等方法。外泌体的分析鉴定方法包括透射电镜鉴定法、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Western blot分子标志物检测等。

关键观点5: 应用与功能研究

外泌体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标记的外泌体可以观察其在受体细胞中的功能变化,如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此外,外泌体还可以用于疾病诊断、药物载体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