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市场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充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延长‘人口红利’的关键举措。文章还提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成果转化为‘人力资本红利’,并且改革应遵循自愿、弹性的原则,既考虑职工利益,又激发职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还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增加劳动要素供给,激发经济活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市场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需要调整法定退休年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显著,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岗位构成也与上世纪大不相同。因此,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关键观点2: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充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的关键举措。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通过制度规范和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规模,增加劳动供给,缓解劳动力规模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观点3: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成果转化为‘人力资本红利’。
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只有进入生产过程才会发挥作用、产生价值。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成果转化为人力资本,进入经济生产过程,是个人层面和宏观层面都受益的改革。
关键观点4: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应遵循自愿、弹性的原则。
改革允许职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这种有弹性的规定使改革能更好地满足和匹配职工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关键观点5: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激发经济活力。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积极老龄化观念相吻合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激发老龄群体的劳动热情与社会参与感。同时,延长工作年限不仅可以实现职工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而且其工作和消费会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活力。
文章预览
赵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主要成员 本文转载自9月18日经济日报。 本文字数:164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我国退休制度成型于上世纪50年代,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5周岁或5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进行大的调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提高,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质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岗位构成也与上世纪50年代大不相同,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改革,使之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相适应。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充分开发我国人力资源,进一步延长“人口红利”的关键举措。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与2010年相比规模增加1.19亿,比例增加7.8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