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报告摘要,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托管总量在10月环比继续上升。重点关注变化显著的利率债、信用债、同业存单以及金融债的托管情况,以及不同机构的行为变化。同时,也讨论了最新的杠杆率情况和未来可能的趋势。风险提示主要关注流动性风险和数据统计误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托管数据概览
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托管总量上升,其中利率债、信用债、同业存单和金融债的托管量都有变化。
关键观点2: 利率债的变化
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银行债的托管量都在上升,但增速有所不同。境外机构对利率债的减持也值得关注。
关键观点3: 信用债的变化
企业债、超短融、公司债的托管量有所下降,中票、短融的托管规模在上升。不同机构的持有情况也有所变化。
关键观点4: 同业存单的变化
同业存单的余额下降,境外机构和保险机构的持续减持是主要原因。
关键观点5: 金融债的变化
金融债的托管量上升,但不同机构的持有情况有所差异。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增持方。
关键观点6: 机构行为分析
商业银行托管量持续增加,境外机构托管量持续减少。不同机构对利率债、信用债、同业存单等有不同的增持或减持情况。
关键观点7: 杠杆率情况
最新杠杆率为107.71%,较9月末有所下降。不同机构的杠杆率变化也有所差异。
关键观点8: 风险提示
主要关注流动性风险和数据统计误差。
文章预览
报告作者:颜子琦、洪子彦 主要观点 ⚫ 10月托管数据,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2024年10月,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托管总量同环比继续上升,债券托管量分别为150.92万亿元、 20.59万亿元,总计171.51万亿元。 分券种来看, 10月利率债供给有所减少,主要由于10月地方债供给较9月明显下降(9月与10月地方债托管增量分别为1.22万亿元与0.67万亿元),信用债供给依旧偏弱,金融债托管量有所回升; 分机构来看, 10月银行与基金的配债力度环比有所下降,而保险机构与其他类型机构则“逆势”加仓,两类机构托管增量分别为1135亿元与6997亿元。 ⚫ 年内外资连续第二月减持人民币债券,如何理解? 首先,从托管量的变化程度来看,境外机构在9-10月的单月减持规模为历史高位。 9月与10月,境外机构托管量分别减少1318亿元、1403亿元(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合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