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对比了Tauri和Electron两个跨平台框架的性能、捆绑包大小以及实际权衡,通过基准测试展示了两者在应用体积、启动时间、内存占用等方面的差异,并解释了Hopp项目为何选择Tauri作为开发框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主要区别
Tauri和Electron在架构上存在本质差异,导致它们在开发方式、应用性能、初次构建时间、应用包体积等方面表现不同。
关键观点2: Tauri的优势
Tauri使用Rust作为后端语言,可编译为原生二进制文件,应用体积更轻;利用系统自带的WebView组件渲染用户界面,构建出的应用更小;具有高性能,适合计算密集型任务;支持Sidecar概念,能很好地管理外部可执行文件的生命周期。
关键观点3: Electron的劣势
Electron的主进程是Node.js进程,需要自带Node.js运行环境,导致应用体积较大;每个窗口启动一个渲染进程,可能导致内存和CPU占用较高。
关键观点4: Hopp为何选择Tauri
Hopp项目选择Tauri主要是因为其高性能、支持Sidecar、功能趋同以及符合项目实际需求。
文章预览
前言 对 Tauri 与 Electron 的性能、捆绑包大小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实际权衡进行比较。今日前端早读课文章由 @Costa Alexoglou 分享,@飘飘翻译。 译文从这开始~~ 一文解析在开发跨平台应用时,如何在 Tauri 与 Electron 之间做出选择,结合实际对比与基准数据,带你看清两者的优劣势。 在 Hopp,我们正在打造一款跨平台的远程控制应用程序,旨在提供低延迟的远程结对编程体验。为用户提供最佳使用体验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在开发初期,团队决定是使用 Tauri 还是 Electron 来构建应用程序。这两个框架都能让我们避免为每个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单独编写原生代码,这意味着需要慎重考虑做出一个关键的选择。 Tauri 和 Electron 都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框架,但它们在架构上存在一些本质差异。为了选择最适合 Hopp 长期发展的方案,我们对这些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