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的相关内容,包括论坛主题“死亡与尊严”,以及嘉宾周汉民、薄世宁和古典的演讲。文章指出了AI技术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如已逝名人的‘数字永生’,同时提出了相关议题如当事人的意愿、数字永生的真实性和表达方式的正向性。另外,文章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对全生命周期的关怀,以及医学对人们生命尊严的贡献。最后,形成了2025年北大清明论坛共识,强调生命尊严在死亡、器官捐献、殡葬追思等全过程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技术与‘数字永生’的讨论
在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讨论了AI技术带来的‘数字永生’现象,其中包括对当事人意愿的关注、数字永生的真实性和表达方式的正向性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人工智能对全生命周期的关怀
人工智能服务的对象是人,应该关注人工智能对婴儿出生到整个成长过程的关怀,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键观点3: 医学对生命尊严的贡献
医学提供的最伟大的贡献是给人们正确的时间。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医学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代代相传,这是人类对生命最高的礼遇。
关键观点4: 论坛共识强调生命尊严的重要性
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形成共识,强调生命尊严在死亡、器官捐献、殡葬追思等全过程的重要性。死亡尊严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需要规范和制度的保障。
文章预览
AI技术加持的当下 你是否经常能刷到 孔子、李白“走出”课本 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 祖冲之、李时珍化身“赛博古人” 疯狂输出,瞪眼怼人 第七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今天举行 围绕“死亡与尊严”倡导弘扬尊严意识 其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 带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命尊严》演讲 直击AI时代的热点、痛点 数字永生:科技与伦理的双刃剑 当下,不少已逝名人在AI技术的加持下得到了“数字永生”,周汉民认为,这股“复活潮”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 周汉民: “现在打开许多的网站,有许多说书艺人的视频,其实不是他们生前录制的,而是用数字技术还原的,或者说创造的,连还原都算不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它的积极意义是应当肯定的, 对离开物理世界以后的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传扬,也是许多后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