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新冠病毒从未停止突变和传播,新的突变株层出不穷,并相继呈现流行优势。尤其以 BA.2.86,JN.1 为代表的进化分支,其刺突蛋白(spike,S)携带大量氨基酸突变,亟需探究其生物学意义。 2024 年 7 月 15 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在 Structure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pike structures,receptor binding and immune escape of recently-circulating SARS-CoV-2 Omicron BA.2.86,JN.1,EG.5,EG.5.1 and HV.1 sub-variants」的封面文章,报道了 相关流行株的 S 蛋白自身及其与人类受体(hACE2)的复合物结构,并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表面等离子共振,假病毒实验等,阐释了上述毒株在受体结合及免疫逃逸方面的特性 (图 1)。 图 1. Structure 本期封面 研究发现,从 BA.2 进化而来的两个分支,一个以 BA.2.86、JN.1 等毒株为代表;另一个则以 XBB、EG.5、HV.1 等毒株为代表。前者无论是否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