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我国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转名录申请,将其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我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非遗项目转名录申请被审议通过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经过保护,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效。
关键观点2: 我国非遗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展示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关键观点3: 三个非遗项目的详细介绍
分别介绍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的历史背景、保护情况、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社区功能。
文章预览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我国3个项目的转名录申请。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非遗项目 自列入急需保护名录以来,保护成效显著,存续力持续提升,委员会经评审, 决定将上述3个项目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其中,列入代表作名录39项,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4项,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遗产项目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等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艺。 在认识和利用植物纤维、染料的长期实践中,黎族妇女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由纺、染、织、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