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忻儿童心理
发展心理学博士(康涅迪格大学),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任教于私立文理学院(玛丽维尔学院),两个男孩儿的妈妈,著有《养育的选择》。在这里分享心理学的概念、理论、研究以及育儿实践,也分享两个孩子在美国的成长故事。养育路上,和你同行。
今天看啥  ›  专栏  ›  陈忻儿童心理

学着不做“好妈妈”:我在从心课的三年成长记录

陈忻儿童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4-02 07: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作者参与《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三年的学习,逐渐理解了课程中的理论与概念,重新理解了‘人’的方式和儿童发展的过程,并在学习中解决了关于知识和‘自我’的盲区。最终,作者放下‘好妈妈’的执念,享受真实的亲子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参与《从心理解孩子》课程。

作者参加了这门课程,并持续三年进行学习,逐渐理解了课程中的理论与概念。

关键观点2: 学习中的重要理论与概念。

作者接触并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理论与概念,如双向互动、维果茨基的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这些理论帮助作者重新理解‘人’的方式和儿童发展的过程。

关键观点3: 自我价值的思考。

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解决了关于知识和自我价值的盲区,并真正从“好妈妈”这个既没有标准但又仿佛是标准答案的事情里面挣脱出来。

关键观点4: 课程的收获与感受。

作者感谢从心课赠予的三年美好时光,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这门课程,作者放下‘好妈妈’的执念,享受真实的亲子关系。


文章预览

《从心理解孩子》 25 春季班刚刚正式开始上课。诚淀君说往年都有人在课程结束之后才来问的,所以他还留着一条门缝儿,大概会留几天。下周就正式关门了。可关注“诚淀”公众号,可以留言咨询客服。 喵酱的眼神又犀利起来³    毕业晚会前,鱼导邀请我们这批“老油条”写点文字,跟从心课和小伙伴们道个别。她给了个小模板, 让我们大概写一写自己来上从心课的理由。我写下当初上山的理由:“孩子总是哭,是不是因为我这个妈妈做得不够好?” 写下这句话的那一刻, 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真的被“好妈妈”这个标准束缚了好久好久。三年来, 其实我需要解决的课题从来都是同一个:关于“自我价值”。而我回顾这三年,也发现从心课对我的影响是逐年增加、缓慢起效的。     可能有些人会问,我为什么非要逼自己做一个好妈妈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