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SANAA设计的麻省理工学院新爱德华和乔伊斯·林德音乐大楼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在美国的第四座建筑。音乐大楼位于MIT校园内,与多个标志性建筑相协调,为MIT音乐课程提供学术场所。该建筑在交通动线、声学设计、可持续材料等方面有创新设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音乐大楼是MIT专门用于音乐的校园建筑
这座建筑是麻省理工学院内第一座专门用于音乐的校园建筑,它将为MIT的音乐课程提供一个重要的学术场所。
关键观点2: 音乐大楼的建筑设计特点
音乐大楼采用现代主义设计,其建筑特点包括三个砖砌立方体形成的'Y形负空间',确保完全的声学自主性,并采用了可持续的材料和绿色技术。
关键观点3: 音乐大楼的声学设计
该建筑得到了声学专家Nagata Acoustics的支持,并从弗兰克·盖里的柏林皮埃尔·布列兹音乐厅中吸取经验。建筑的视觉灵活性旨在放大声音媒介中的常规体验。
关键观点4: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该建筑采用了可持续的方法和材料建成,包括辐射供暖地板、LED照明、高性能隔热窗和绿色屋顶。新的景观和地下过滤器可减轻内涝风险并能够处理地面积水和雨水。
文章预览
SANAA 备受期待的新作——MIT 新爱德华和乔伊斯·林德音乐大楼将于下个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在美国设计建成的第四座建筑。音乐大楼位于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内,向西延伸至无限走廊,俗称“Outfinite走廊”,与麻省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的马萨诸塞大道入口在同一轴线上。音乐大楼所在的区域有着多座20世纪建造的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包括埃罗·萨里宁的麻省理工学院教堂和克雷斯格礼堂(均为1955年建造)构成了克雷斯格椭圆形公共草坪,北面有爱德华多·卡塔拉诺的斯特拉顿学生中心(1963年),西南部有阿尔瓦·阿尔托的贝克学生公寓楼(1949年),这些建筑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现代主义背景。 ©Ken’ichi Suzuki SANAA 音乐大楼项目的选址至关重要,它将为 MIT 的音乐课程提供了一个学术场所,是 MIT 第一座专门用于音乐的校园建筑,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