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新闻标题的误导性,特别是关于泽连斯基“愿意辞职”的标题。作者指出,泽连斯基的“愿意辞职”是在特定条件下,即要么实现和平,要么加入北约。文章还批评了某些媒体制造误导性标题的行为,并呼吁关注和支持乌克兰抵抗侵略。最后总结一个为了和平愿意放弃权力的总统比为了权力发动战争的领导者更值得尊敬。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闻标题的误导性
文章讨论了新闻标题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泽连斯基“愿意辞职”的标题,指出标题忽略了重要条件,造成误解。
关键观点2: 泽连斯基的“愿意辞职”条件
泽连斯基的“愿意辞职”是在特定条件下,即要么实现和平,要么加入北约。作者强调了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媒体制造误导性标题的批评
作者对某些媒体制造误导性标题的行为提出批评,认为这些标题可能造成公众误解。
关键观点4: 关注和支持乌克兰抵抗侵略
作者呼吁关注和支持乌克兰抵抗侵略,并提到了与乌克兰的伙伴关系。
关键观点5: 对领导者的评价
文章最后总结,一个为了和平愿意放弃权力的总统比为了权力发动战争的领导者更值得尊敬。
文章预览
早上起来,看见一条新闻,标题是这样的: 泽连斯基:愿意辞职。 大惊。点进去一看,原来是这样: 再一看,是一家熟悉的媒体,熟悉的味道。 就这个标题来说,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愿意辞职”和有条件的“愿意辞职”,是一回事儿吗? 用脑子看看,泽连斯基说的“愿意辞职”的条件有两种情况:他的辞职要么能够带来和平,要么能够加入北约。 也就是说,如果这两个条件连一条都满足不了他是不会辞职的。 这是基本逻辑,这是小学语文交给我们的基本逻辑,作为一个人的必备素养。 去掉了条件,话还是话,人还是人吗? 比如这两句话: 1,你如果支持侵略者,你没有好下场。 2,你没有好下场。 再比如: 1,如果吃了变质的炖大鹅,你要拉稀。 2,你要拉稀。 请问,两句话可以通用吗?可以用第二句替代第一句吗? 如果非觉得可以,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