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汽车商业评论

Robotaxi的中美竞赛与三足鼎立

汽车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1-29 10:0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Robotaxi的发展状况,包括国内外多家公司在Robotaxi领域的竞争、上市情况,以及Robotaxi的商业化探索阶段。文章还详细描述了Robotaxi的技术突破、试点运营、商业化探索等历程,并对比了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模式。最后,文章讨论了制约Robotaxi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因素,并预测了Robotaxi未来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Robotaxi的起源和发展

Robotaxi起源于美国,谷歌于2009年启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拉开了Robotaxi的序幕。国内Robotax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3年,百度与德国宝马合作研发第一代自动驾驶车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推动,Robotaxi行业经历了起步阶段、技术突破阶段、试点运营阶段和商业化探索阶段。

关键观点2: 国内外Robotaxi公司的竞争状况

随着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上市,两家公司都自称“Robotaxi第一股”。国外还有Waymo、Cruise、Zoox等公司也在Robotaxi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主要Robotaxi运营企业已在超过20个城市展开商业化运营,每日服务订单量逐步增加,得到社会公众的初步认可。

关键观点3: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的对比

文远知行想做“通用自动驾驶”,提供从L2到L4的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小马智行想成为“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全球领导者”,Robotaxi自始至终都是最核心的业务。在业务布局、收入来源、车队规模等方面,两家公司都有诸多差异。

关键观点4: Robotaxi的商业化前景

咨询公司预测,全球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Robotaxi服务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初具规模的商业化。随着技术的迭代和运营效率的提升,Robotaxi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每公里运营成本和有人驾驶出租车/网约车每公里运营成本基本持平。

关键观点5: 制约Robotaxi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因素

除了技术、法规、公众接受度等因素外,最终制约Robotaxi大规模商业落地的因素可能是相关利益方。例如,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程度、网约车司机的安置问题、相关利益方的反制行为等。


文章预览

撰文 / 玖   零、刘宝华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11月27日晚,小马智行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不久前的10月25日,文远知行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两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上市时间相差33天,都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作为终极目标和核心业务,都在上市新闻稿中自称“Robotaxi第一股”。   ‍ ‍ 特斯拉也于10月11日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Tesla Robotaxi,并公布了使用车辆Cybercab,预计成本低于30000美元,2026年投入生产。 再稍稍向前追溯,今年夏天在武汉运营的萝卜快跑Robotaxi引发多轮关注。大多数老百姓从那时才知道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存在,也知道了它与普通人的生活已经如此接近。 即便不是商业化元年,2024年至少可以视作Robotaxi在中国的觉醒元年。 自动驾驶被普遍认为是中美两国在AI技术领域竞争的胜负手,Robotaxi则是自动驾驶集大成者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