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最近,DeepSeek在投资圈受到关注,成为流量密码。许多博主宣称通过DeepSeek学炒股或赚钱。但背后可能存在套路,部分博主蹭热点养号引流,或吸引小白宣传投顾服务。券商及从业人员则通过DeepSeek引流开户、推销AI投顾。法律并未禁止用户借助AI或DeepSeek炒股,但AI分析的数据仅具有参考价值,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投资者需警惕各种课程及服务,切勿轻信暴富承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DeepSeek成为投资圈热门话题
DeepSeek成为投资圈的流量密码,不少博主和券商借其热度引流。
关键观点2: 博主和券商的引流策略
部分博主通过分享AI炒股经历引流或起号,推销AI炒股服务或课程。券商则利用AI选股作为引流利器,提供AI投顾服务。
关键观点3: AI荐股的风险与争议
AI荐股存在风险,法律并未禁止用户借助AI炒股,但AI分析的数据仅具有参考价值,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投资者需警惕相关课程及服务,避免被骗。
关键观点4: 专家观点
专家表示,DeepSeek更像是一个信息搜索工具,为用户提供参考数据和信息,而非直接用于决策。投资者应查阅多个数据来源,进行综合分析。
文章预览
贝 壳 财经原创出品 记者 胡萌 编辑 王 进雨 实习生 彭紫桐 “昨晚让DeepSeek(深度求索)给我推荐两个股票,今天全涨停了!!”最近,DeepSeek的热风,还是吹到了炒股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DeepSeek已然成为投资圈粉的流量密码,不少博主的人设均以DeepSeek“加持”,其中,有博主宣称自己是85后失业大叔,用DeepSeek学炒股,有博主则表示作为单身妈妈希望通过AI炒股赚钱。不少人口中,DeepSeek不仅噱头十足,而且成了“散户救星”,“首日小赚2600元”“百万实盘跟投”等极具诱惑力的战绩频频引发围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投资圈高调打起AI牌,背后套路并不难理解——部分博主蹭热点养号引流,或者以此吸引小白宣传投顾服务,至于券商及从业人员则通过DeepSeek引流开户、推销AI投顾。 “想发财的没赚到钱,卖工具的先赚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