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蒙特利尔(微博搜索)

蒙特利尔(微博搜索)-20250201-1

蒙特利尔(微博搜索)  · 微博搜索  ·  · 2025-02-01 00:00
    

文章预览

本条微博地址fanlele3
蒙特利尔你是真的很特么干… 晚上一边玩手机一边摸了下嘴,摸着摸着发现全是血()好好好又裂了() 天天抹唇膏也顶不住十几二十几的湿度啊…🙈

本条微博地址芬达的ROCKET
林孝埈 蒙特利尔巡回赛 饭拍照片 想念帅气滑冰的小林 还有六天亚冬会 又能看林孝埈比赛啦[金疙瘩][爱慕] #林孝埈##短道速滑#

本条微博地址173-tlmgt
R.I.P

Jane McGarrigle(1941.4.26-2025.1.24)
70年代有名的加拿大民谣姐妹Kate & Anna McGarrigle的姐姐去世了,她参与过二人很多作品,也是Rufus Wainwright/Martha Wainwright的大姨。她和Anna在Kate去世后都很少露面,最近15年登台应该不超过10次吧。
2022年前网上是查不到她的年龄的。
挽仪老师在蒙特利尔一共只看过8场演唱会,她应该是挽仪老师在蒙特利尔看过的音乐人里第一位去世的。
Kate McGarrigle的坟墓离蒙特利尔市区很远,挽仪老师还没有找到机会参观。 来自@豆瓣App 网页链接

本条微博地址XMUSICK
加拿大前卫激流金属 VOIVOD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与 Dina Gilbert 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Montréal)进行了两场联合演出。请欣赏 “Astronomy Domine”(翻唱PINK FLOYD) XMUSICK的微博视频

本条微博地址尹贻林的微博
《贻林微观察7921》再忆过年(二十三)我上大学以前一直在湖南,出生在长沙乡下,成长下乡和工作都在湘乡。湘乡过年只有猪肉和鸡鸭鱼肉,鸭子那时不吃香,一是杀鸭子去毛很不容易,二是鸭肉不如鸡肉好吃,鸭蛋也不如鸡蛋香。我在湖南很少吃牛肉和羊肉,我记得那时的牛肉根本嚼不动,都是耕作不了老死的牛,那肉别提多难吃。羊肉更完,那膻味令人作呕。我看翻译的小说(都是偷偷看的),那上说吃三分熟的牛排,我拼命想也想不出来牛排是什么样子。心想牛排骨上火去烤,能吃吗。那时的翻译作品不像现在,那时的译名好难懂,如浆果,现在才知道词根是berry的水果那时译成浆果,奔驰是本茨,保时捷是波尔舍,别克是丢威克;叫家人是亲爱的,见面吻手,告别吻别,谢谢对不起不离口,我心想这这这烦不烦啊。改革开放以后,我也大学毕业了,街上也开始有牛排了,不问你要几分熟,都一样端上来,吃着很嫩,脑子里一直有问号:为什么不问我要几分熟呢,为什么切开没有血丝呢。1990年代我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做访问学者,早去的已经拿身份的同学请不起牛排,直到有教授请我吃饭,才真正享受到要三分熟带血的牛排。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学会点部位和品种,也会加蘸料了。还要装模作样的研磨胡椒,洒盐面了。

本条微博地址半山文集
十项科学实证的用来提升觉性、创造满足感日常实践指南:

1. 晨间感官启动术(7:00-7:05)

操作:起床后立即进行"五感扫描"——闭眼聆听3种环境声,触摸5种不同材质物品,嗅闻2种气味,观察4种颜色渐变,含化一颗天然果干

科学原理:激活初级感觉皮层与岛叶整合功能,提升全天感知灵敏度(苏黎世大学神经编码研究)

2. 通勤神经重塑术(8:30-9:00)

操作:将交通工具震动转化为"神经按摩",用手机拍3张抽象光影照片,在心中为沿途陌生人编写3秒积极故事

科学原理:利用赫布突触机制将日常场景转化为神经连接强化素材(蒙特利尔大学追踪研究)

3. 办公微冥想程序(每60分钟)

操作:设置每小时2分钟的"系统重置"——注视绿植叶脉呼吸,用手指描画桌沿纹理,内心默念"我的前额叶正在生长新突触"

科学原理:增强默认模式网络的信息整合效率(哈佛大学正念研究)

4. 饮食神经民主化训练(12:30-13:00)

操作:用非惯用手进食,每口咀嚼25次,轮流闭眼识别食材原味,餐后绘制味觉体验"情绪地图"

科学原理:激活味觉皮层全息编码功能,提升多巴胺调控能力(哥伦比亚大学味觉研究)

5. 挫折认知转化公式(随机触发)

操作:遇困难时立即启动"虽然...但是..."神经方程式(如"虽然方案被否,但我的前扣带回正在生成心理抗体")

科学原理:强化背外侧前额叶对边缘系统的调控连接(伦敦大学抗逆力研究)

6. 社交镜像滋养法(18:00-18:30)

操作:每天观察3个人的微笑微表情,在心中模拟其愉悦感受,晚餐时主动讲述1个他人成功故事

科学原理:扩展眶额叶皮层社会联结表征区(帕尔马大学镜像神经元研究)

7. 黄昏触觉量子化练习(19:30-19:45)

操作:赤脚感受不同地面材质,用手掌记忆3种物体温度曲线,用脸颊轻贴玻璃体会分子振动

科学原理:激发躯体感觉皮层的分布式响应(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量子触觉模型)

8、夜间感恩神经雕刻(22:00-22:10)

操作:记录3个微观美好体验(如"水珠在叶片滚动的轨迹"),配合左手书写增强海马体编码

科学原理:提升颞顶联合区灰质密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追踪研究)

9. 梦境素材编程术(睡前5分钟)

操作:闭眼构建"积极元素拼贴画"(将当日美好碎片重组为超现实场景),在心中埋入1个待解隐喻

科学原理:优化默认模式网络的记忆重组功能(《意识与认知》2023研究)

10. 周末神经探险计划(周六14:00-16:00)

操作:每周体验1项全新感官组合(如闭眼听画展、戴手套插花、反向季节漫步),结束后绘制"神经地图"

科学原理:持续刺激嗅球-海马体直接通路,防止感知模式固化(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

每个实践都对应特定的神经重塑周期(21-66天),建议配合"神经生长日志"记录体验变化。当这些训练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大脑将自动启动"满足感生产模式":前额叶持续生成积极认知框架,岛叶高效整合身心信号,镜像神经系统扩展幸福感知维度。最终实现真正的"本自具足"——不是强迫性自我安慰,而是神经系统本然状态的苏醒。

————《半山文集》

本条微博地址吴立青雯
蒙特利尔这几天平均-20度,于是想念去年20度的意大利

本条微博地址生命美丽但你没有一个发现
看到留下来的麦之纸袋,上面的标签又让我想起当时欢天喜地跑去看蒙特利尔的快乐,好痛苦

本条微博地址胤挽仪
Jane McGarrigle(1941.4.26-2025.1.24)
70年代有名的加拿大民谣姐妹Kate & Anna McGarrigle的姐姐去世了,她参与过二人很多作品,也是Rufus Wainwright/Martha Wainwright的大姨。她和Anna在Kate去世后都很少露面,最近15年登台应该不超过10次吧。
2022年前网上是查不到她的年龄的。
挽仪老师在蒙特利尔一共只看过8场演唱会,她应该是挽仪老师在蒙特利尔看过的音乐人里第一位去世的。
Kate McGarrigle的坟墓离蒙特利尔市区很远,挽仪老师还没有找到机会参观。

本条微博地址晟宜侬tennis
ATP250 蒙特利尔 QF 布云朝克特3-6/4-6阿利亚西姆 全场回放 晟宜侬tennis的微博视频

本条微博地址Fruits_froid
“她从不旅行,甚至没去过蒙特利尔,然而她却深知该如何生活。的确。她的内心带有一种迁徙族的本能。她会找到苔原、深谷,她会找到归家之路。”

本条微博地址吟啸徐行7
美国发生的这次空难,根本不涉及《蒙特利尔公约》的适用。某网红律师想蹭热点,需要学点航空法基础知识。

本条微博地址Final_Flyer
#一条plog告别一月#
一月就这么悄悄溜走了,想了很多,也梳理出了很多,感觉离自己更近了,但也耗费了很多心力,还好坚持每天健身房,睡眠有保障,不至于太累,现在要做的是暂时离自己远一点,想去休个假,已经查好蒙特利尔的豆腐脑煎饼果子店了,下周末让我吃上吧[吃馕][吃馕][吃馕]

PS:来🍁的第二个冬天确实还挺挑战的,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发生,但是可以确定多年以后再来看,是一个值得回忆的冬天吧[微笑][微笑][微笑] 加拿大

本条微博地址鲜虾小馄饨ht
天啊,,我在韩国是喷了13another么,,,在这冰天雪地的蒙特利尔随手拿起来这个好久没喷的 坐在教室里脑子里一股夏天海风 釜山 首尔的傍晚 还有一股当时谈恋爱的味。。。🚬我先点一根

搜索微博更多关键词-蒙特利尔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