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CW32发布的M0+的MCU的一些特性和设计思路,作者对其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评价,并提到该产品的价格可能不高。同时,作者对比了自己使用的TI的M0片子,认为CW32的产品线更加齐全,特别适合做一些超级小的应用,如协议转换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CW32发布M0+的MCU
文章开头提到吃饭时看到CW32发布了M0+的MCU,作者对其进行了二十分钟的研究。
关键观点2: 技术总监的讲话和技术特点
技术总监说话接地气,介绍了一些特性都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的。作者提到了超大的FLASH、清晰的架构图、低功耗、电压范围宽等特点。
关键观点3: 与TI的M0片子的对比
作者对比了自己正在使用的TI的M0片子,认为CW32的产品线更加齐全,体积更小,具有一些特别的功能,如TXRX可以互换、中断自动清除等。
关键观点4: 产品的典型应用和适合领域
作者提到该MCU适合做一些超级小的应用,如协议转换器,并给出了典型应用,如工厂校准的温度器等。
关键观点5: 产品的数据手册和购买意向
文章最后提供了产品数据手册的链接,作者表示等开卖时会购买一个来玩玩。
文章预览
吃饭的时候看见CW32发布M0+的MCU了,花了二十分钟研究了下。 我看技术总监这个说话还是挺接地气的,说了一些特性都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的。 还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价格,但是感觉也贵不到哪里,都M0的核了,看来STC的日子不好活了。 具体的特点就看下面的一些截图和点评吧~ 数据手册是有的 我自己在用的是TI的M0片子,喜欢捏,而且这个产品线是更加的齐全 就发布了三个 这个20的封装真的好小,可以做一些超级小的应用,比如协议转换器 第一个特性就是一个超大的FLASH,不愧是做这东西发家的,众所周知这个FLASH占核很大的位置,还得外挂,这次好了,死命嚯嚯,体积更加的小。 这个架构图还是很清晰明朗的,IIC是低速的,挂在APB2上面 这个是一个好特性,可以输出对应失效的寄存器位置,来做一些防御性的编程。 这个是低功耗,确实挺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