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蝈蝈讲故事

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缩短亲子心理距离,容易实现有效沟通

蝈蝈讲故事  · 简书  ·  · 2021-05-20 14:11

文章预览

当我们在工作中,与同事遇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同事总是会试图说服我们。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总是会觉得同事根本就不理解你的苦衷,更不懂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十有八九,你根本不会接受同事的意见。

同样,你说服别人的时候,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难以说服对方,别人也无法接受你的意见。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给出解决方案。

但是, 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就很容易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

同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也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甚至对孩子的行为不能理解,究其原因是由于父母没有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没把孩子当成“自己人”。

许多家长看来,“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事,就是批评和惩罚。父母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会考虑自己这样的方式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慢慢地,就会产生我们平时所说的“代沟”。

但有些家长会在孩子犯错时,能平心静气地安慰孩子,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这样的方式会自然会缩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人”。

那么在亲子交往中,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人”。

1.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使用自己是长辈,高高在上的心态,与孩子沟通。

父母“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平心静气地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缩短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更容易实现教育的目的。

2.不要事事与孩子对立

许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只要孩子提出不合理的事情,总是先直接拒绝再说,根本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甚至有时候对孩子产生误解,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殊不知,时间长了,父母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亲子交往中,同样需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情。

3.走进孩子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理解方式,孩子也不例外。

平时,父母要多注意在亲子沟通中,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比如,孩子回到家里,兴冲冲地和父母说他在幼儿园遇到的事情。此时,父母要放下所有的事情,只需要专注地倾听孩子讲故事,用微笑和点头回应,对故事情节的赞同。

如果父母用带有自己主观臆断的话语,打断孩子讲故事或者对事情作出负面评价,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根本不理解他,再说下去也没啥意思,慢慢地,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会逐渐减少,甚至父母问孩子,孩子也会用敷衍的方式来回应。

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表达,让孩子逐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自然会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把父母当成“自己人”。 之后,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了。

@蝈蝈讲故事,专注讲故事,讲好育儿好故事,欢迎关注我,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