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西药名称的命名历史和特点,解释了西药名称的命名方式及其背后的意义。文章介绍了西方医学的简史和药物发现的偶然性,全球化时代药物命名统一化的必要性以及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的重要性。还详细阐述了西药中文译名如何体现药物的用途和类属关系,以及药品通用名和商品名的区别。通过具体实例,如青霉素、奥司他韦等的命名过程,展示了西药命名的复杂性和科学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西方医学发展史与药物名称的多元性
西方国家传统医学起源于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后传播到欧洲并进一步发展。药物名称的命名方式包含神话故事、人名或科研机构等,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
关键观点2: 全球化时代的药物命名统一化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制定药品通用名称,促进药品的全球供应和使用,实现全球处方的无障碍传递。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被用于药品的命名,有助于药物的全球流通和识别。
关键观点3: 西药中文译名的规律与特点
西药中文译名尽量与国际命名同步,保留词干的含义以显示其类属关系。选用专业化程度高的非常用字,方便医药领域工作者使用,又兼顾了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观点4: 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的区别
药品通用名是经药品监督管理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名称,用于医疗领域。商品名则用于市场宣传,可能包含品牌信息。
文章预览
近期,随着甲流的高发,人们纷纷投入到用药科普中。 在回顾这些年来我们接触过的药品时,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它们的名字——阿司匹林、阿莫西林、布洛芬、奥司他韦……这些带着颇浓的翻译痕迹的汉字组合,一度很考验我们的记忆力。 不过,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可能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门道: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抗病毒药如奈玛特韦、法匹拉韦,抗细菌药如阿莫西林、坦莫西林,它们都有着相同的词尾。 西药的中文译名暗藏何种关窍? 这还需要我们回溯历史,从中一探究竟。 来源/影视剧《冬至》 文 | 马紫晨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 gjrwls ),原 文首发于2025年01月07日,标题为《 “韦”“西林”“沙星”代表什么?一眼读懂药的用途 》。 1 漫长的西医发展史与多元的药物名称 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