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两位作者——阎亚军和朱惠兰的教育背景、研究领域及联系方式。阎亚军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研究。朱惠兰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文章还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在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的努力,包括摆脱或独立于“他”的过程,以及建立学科逻辑、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努力。文章还涉及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建构问题,强调了应对外部权力的反思意识以及坚持专业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两位作者的介绍及研究领域
阎亚军是江苏盐城人,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等;朱惠兰是江苏泰州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两人分别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研究和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
关键观点2: 中国教育学在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一直在寻求自主性,包括摆脱或独立于“他”,以及建立学科逻辑、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努力。
关键观点3: 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建构问题
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性应对外部权力具有反思意识,科学地建构起自己的研究对象,坚持专业精神。这需要建立自主性的同时,与外部进行对话和交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文章预览
2024年7月 第40卷 第 4 期 总第208期 双月刊 作者简介 阎亚军 (1977—) 江苏盐城人,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研究;上海,200234。yanyajun@shnu.edu.cn。 朱惠兰 (1994—) 江苏泰州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上海,200234。 引用文献 阎亚军 朱惠兰.寻求与建构中国教育学的自主性——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的思考,2024(4):1-7. 寻求与建构中国教育学的自主性——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发展历程的思考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一直想要自主,实现自主性发展。中国教育学在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试图摆脱或独立于 “他”,“他”使得自主性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中国教育学通过恢复学科建制,从政治意识形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