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楼市去库存和扩大内需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住房保障、解决资金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关键点。城镇化率的提高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增长。同时,《行动计划》强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包括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立房屋体检制度等多项任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城镇化进程刺激消费需求与投资增长
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并能带动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等方面投资以及居民住房等领域投资。初步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
关键观点2: 住房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问题
《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加大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多种方式满足其住房需求。
关键观点3: 加强资金保障和安全韧性建设
中央财政设立奖励资金用于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行动计划》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更新行动和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打造宜居智慧城市。
关键观点4: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表示,《行动计划》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作出明确部署,降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的落户门槛,探索取消积分落户年度名额限制。
关键观点5: 建立房屋体检、养老金及保险制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房屋保险制度和房屋养老金制度,为房屋安全使用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这些制度的建立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根本性制度建设。
文章预览
“ 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亦被视为拉动楼市去库存、扩内需的重要利器。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其中提到,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具备条件的城市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8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并答记者问。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2023年我国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