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王
哲学家的自负+理想国的蓝图=柏拉图的奥秘,在此享受人类堕落之前所能享受到的幸福和欢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哲学王

许倬云: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哲学王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09-10 13:2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观点,包括其对历史的研究、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许倬云关注历史,更关注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致力于大众史学的著述。他认为历史永远在变,历史理念关键在动态。他还谈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许倬云的人生经历和学术背景

许倬云1930年生于福建厦门,是历史学家,关注历史,更关注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他致力于大众史学的著述,退休后更是全心投入历史研究。他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师从顾立雅等著名历史学家。

关键观点2: 许倬云的历史观

许倬云认为历史永远在变,历史理念关键在动态。他关注历史变化的过程,通过做时间线上的切面来研究历史变化。他认为史学应该为一般人提供“知道自己”的基础知识。

关键观点3: 许倬云对中国文化的看法

许倬云认为中国文化是由中原汇集众流,走向世界的大海。他强调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套人本的哲学系统,依靠人本身的天性,而不是靠上帝、科学理性或其他神奇力量。这套观念使得中国可以在最困难的时候忍下去,还不垮。他认为民间看不见的自治是中国长期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观点4: 许倬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待

许倬云认为中国在未来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面临着如何和其他国家、族群相处的挑战。他强调中国要长期维持稳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关系的互相关系。他认为全球化的大组织内会有不同的互相关系纠葛成一个大的共同体。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文 | 许倬云、罗小虎 选自《经济观察报》2018年2月19日 01 “我对伟大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抗战期间,在重庆南山万松丛中,一盏油灯旁,父亲爱给少年时的许倬云读名臣奏议,如这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   此时,许倬云一家流亡在路上。不到十岁的许倬云经历了一次次轰炸、绞射,看到了一幕幕百姓逃亡的残酷景象。在万县大轰炸后,从防空洞回家的路上,许倬云看到了电线上半具尸首、树干下一条大腿,一具无头女尸还有婴儿在哺奶……多年后,已成为一代历史学家的许倬云,依然无法忘怀少年时所看到的景象。    “ 也许,因我生的时代已有太多自命英雄的人物,为一般小民百姓添了无数痛苦,我对伟大的人物已不再有敬意和幻想。 ”他说。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