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规模、交易活跃度、金融属性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策略。最后,文章推荐了订阅《绿证与碳资产管理》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碳市场建设现状和挑战
我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面临交易活跃度低、流动性不足、金融属性欠缺等问题。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碳金融产品种类有限,难以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和投资需求。
关键观点2: 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的重要性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是规避贸易壁垒、提升企业在全球碳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些体系的建设也有助于企业准确核算产品碳足迹,满足国际市场碳要求。
关键观点3: 推动碳市场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包括扩大市场规模与提升流动性、健全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碳市场金融属性、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在全球碳市场建设中的融入和机遇。
关键观点4: 《绿证与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该报告旨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现和能源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绿证、绿电和碳市场的相关政策解读、交易数据分析和市场洞察。订阅该报告可获得专家观点和行业资料的及时获取,为企业资产管理赋能。
文章预览
本文原载《绿证与碳资产管理》第15期,点击获取订购优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主要任务。会议提出,2025年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碳市场建设是推动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主要工具。碳市场具有控排企业履约、碳资产价格发现、碳资产创新的功能;完善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和认证制度是则碳“双控”制度实施的底层逻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国际统一的碳足迹管理和碳标识认证标准,是规避贸易壁垒、提升中国企业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