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一个与DeepSeek和谐相处的例子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2-18 12:3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写关于诗歌解读的文章时,如何运用DeepSeek工具来辅助写作的过程。作者先确定解读杨万里的《小雨》诗,用DeepSeek解读该诗,获取启发和灵感,但也发现了DeepSeek的问题和不足。文章还提到了DeepSeek帮助作者理解诗句背后深层次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DeepSeek作为写作工具的使用情况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境时会使用DeepSeek来辅助思考,例如分析诗歌、提供启发等。但作者保持独立批判的态度,不依赖DeepSeek的判断。

关键观点2: DeepSeek的优点和局限性

DeepSeek能够帮助作者了解大众观点,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辅助立论。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诗歌的解读过于机械化,缺乏具体的语境意识等。

关键观点3: 文章对DeepSeek的评价

作者认为DeepSeek是一个“称职”的秘书,能够提供一定水平的帮助和启发。但同时也需要作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文章预览

        最近大家都热衷于谈论DeepSeek,正好我手边有一篇不得不写的文章,所以就想试试如何在和DeepSeek和谐相处的情况下,借助于DS的功力,帮助自己写好这篇文章。        首先,写文章的主体是我。想写什么自然是我来决定的。我觉得读诗未必一定要从李杜白王读起,因为从我自己的心底里说,觉得杨万里的诗有时候读上去还挺有趣味的,所以就定了个题目叫“读诗可从诚斋始”。在这方面,DS是一点忙也帮不上的,主要是不需要它帮忙。这可能也是DeepSeek之类的人工智能最大的特点,它不要主动提出问题。确定在文章里解读哪些诗,自然也不需要它帮忙,都是自己平时翻书的结果。要没有这些心得和积累也就不会去写这篇文章了。        什么时候用上DeepSeek了呢?我首先还是用它来做“靶子”,看看大多数人是怎么读诗的。因为在我看来D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