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呼吁为'脑瘫'这一名称更名,以减少对此类患者的误解和歧视,并倡导社会关注无障碍事业。中国约有600万被称为“脑瘫”的患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能够正常思考、生活和工作。但这一名称常常导致他们失去公平的学习、就业等机会。蓝色共鸣内容机构与多方联合发起更名倡议和公益行动《苔花公约》。同时感谢支持此倡议的机构和个人的支持,并招聘相关人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呼吁为'脑瘫'更名以减少误解和歧视
文章强调'脑瘫'这一名称导致的社会误解和歧视问题,呼吁社会对此进行关注并考虑更名。
关键观点2: 中国'脑瘫患者'的数量及能力状况
中国有大约600万被称为“脑瘫”的患者,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具备正常思考、生活与工作的能力。
关键观点3: 蓝色共鸣内容机构发起的更名倡议和公益行动
蓝色共鸣与多方联合发起面向社会的更名倡议《别叫我脑瘫》和公益行动《苔花公约》。
关键观点4: 感谢支持倡议的机构和个人的支持
文章提及对支持更名倡议和公益行动的机构、媒体和个人表示感谢,包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
关键观点5: 招聘相关人才
星球研究所招聘主笔、地图设计师、视频剪辑等人才,相关信息可通过后台回复“招聘”查看。
文章预览
是时候 给“脑瘫”换个名字了! 据统计 中国有600万“脑瘫患者” (英文学科名称为Cerebral Palsy,在国内被译为“脑性麻痹”,但通常被称为“脑瘫”) 其中相当数量的患者 拥有正常思考、生活与工作能力 但长期以来 “脑瘫”一词不仅让很多人对他们 产生误解甚至歧视 他们也因此经常丧失很多公平的 学习、就业等机会 2025年 由星球研究所与群玉山 共同成立的内容机构 蓝色共鸣 担任主策划 由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小小的我》电影团队 联合出品 共同发起一次面向社会的更名倡议 《别叫我脑瘫》 (点击下方卡片观看倡议视频) ▼ 同时 我们也在2025年1月1日 联合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 与《小小的我》电影团队 发起一项针对中国8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