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周书萱是一位被诊断出患有脑瘫的大学生。尽管面临身体挑战,她依然努力学习,以超过青海省本科一段分数线30分的成绩被北京印刷学院录取。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呼吁拒绝疾病的污名化,并分享大学生活的经验。她努力独立生活,并鼓励其他人给予残障人士更多的体谅和照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周书萱的坚韧与努力
周书萱从小被诊断出患有脑瘫,但她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努力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的经历展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观点2: 拒绝疾病污名化的呼吁
周书萱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经历,强调疾病不应成为骂人的词汇,呼吁社会拒绝疾病的污名化。她希望人们能够更理解和接纳残障人士,推动高校无障碍设施的发展。
关键观点3: 周书萱的独立生活
尽管面临身体挑战,周书萱努力独立生活,自己剪指甲等日常活动。她独自旅行,感慨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她的经历鼓舞了其他人,让他们意识到残障人士同样能够过上独立的生活。
文章预览
“如果癌症等疾病不该用来骂人,那么脑瘫、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也不该。它们同样是疾病,是痛苦。” 这是周书萱在社交平台上的宣言。 2001年春天,6个月大的周书萱被确诊脑瘫;2022年,她以超过青海省本科一段分数线30分的成绩,被北京印刷学院录取。如今的她,录制视频与其他脑瘫大学生分享在高校生活的心得,获得超过161万次播放、12.4万点赞。 01 由于出生时脐带绕颈,之后黄疸、发热应对不当,周书萱很小就被确诊脑瘫。周书萱的妈妈是护士,爸爸在银行工作,为了能“说走就走”地看病,妈妈毫不犹豫地辞职了。 从六个月大到七八岁,周书萱跟着妈妈去过陕西西安、上海、北京、河南郑州,最远去过黑龙江佳木斯,每一个患者之间口口相传的求医线索,母女俩从不轻易放过。 好在,一次次的针灸、按摩、手术,不厌其烦的康复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