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普中国

元宵节竟是古代“情人节”?古人浪漫起来,比我们还会玩!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12 07: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元宵节的习俗和风俗产生的背景,包括拜厕神、吃幸运包子、情人节传说、古代约会文化等,并讲述了厕神和紫姑神的传说故事。同时,也介绍了元宵节好玩的大灯会和各种美食,如幸运包子、焦䭔(炸汤圆)等。此外,还提到了元宵节猜灯谜的起源和现状。最后给出宋朝字谜并推荐相关文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元宵节习俗和风俗产生的背景

包括拜厕神、吃幸运包子等,展现了古人过节的方式和文化背景。

关键观点2: 古代约会文化

描述了古代人在元宵节通过灯会约会的方式,包括诗词描写和故事传承。

关键观点3: 厕神和紫姑神的传说故事

介绍了两位与厕所相关的神仙的传说,展示了古人对厕所的看法和信仰。

关键观点4: 元宵节的美食

包括幸运包子、焦䭔(炸汤圆)等特色美食,体现了元宵节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关键观点5: 元宵节猜灯谜的起源和现状

介绍了猜灯谜这一习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宋朝字谜的趣味。


文章预览

今人说起元宵节,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吃元宵、猜灯谜。可是,这些风俗产生得都不算早。更早的时候,古人过正月十五,会拜 厕神 ,当 “兽面大佬” ,还会吃一种 幸运包子。 而且,这天还是中国古人的 “情人节” 。 这都是啥和啥呀?别着急,咱们一条一条慢慢说。 古人约会老大难 每逢佳节想脱单 古代女性往往不能随便出门,约会的机会特别少。 元宵节无比热闹的灯会就成了脱单的好时机 。从欧阳修的“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元宵节情人约会的诗词名篇数都数不清。 《四部丛刊初编》影元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书影。“月到柳梢头”一句,该版本与宋吉州本都写作“月到”,到明朝才出现“月在柳梢头”的写法,应属后人的讹误。 这可不是文人乱夸张,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