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是关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言的解读,包括对货币调控框架转型、基础货币投放工具调整以及对中国当下债市定价逻辑重构的探讨。文章还涉及对消费复苏、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以及欧美紧缩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的分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潘功胜行长的发言标志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潘行长的发言中提到淡化数量目标,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意味着中国的货币调控正在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高杠杆时期已成为过去。
关键观点2: 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将调整,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是投放“长钱”的好方法。
随着外汇占款不再是中国超额准备金投放的主要渠道,央行将更多地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这是一种期限更长、资金成本更低的投放方式。
关键观点3: 潘行长讲话对债市定价产生两点启示。
一是淡化数量目标意味着利率中枢下台阶,二是长钱投放机制构建将使资金市场稳定在低成本、高稳定状态,降低债市资金面波动。
关键观点4: 市场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消费复苏、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欧美紧缩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仍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市场前景和风险偏好产生影响。
文章预览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 |周君芝 陆家嘴论坛召开,潘行长发言涉及内容颇多。我们认为潘行长发言意味着货币调控将发生较大转变。 (一)货币调控框架将重塑。中国过去货币调控以数量型调控为主。淡化“规模情结”,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我们将此解读为高杠杆、高货币扩张时代或已过去。 (二)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将调整。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是投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