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氧化铟(InO x )包裹PdCu双金属纳米颗粒构建InO x /Cu和InO x /PdIn 双界面,实现高CO 2 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新策略。通过静电吸附合成不同原子比的Pd x Cu y /SiO 2 双金属催化剂,然后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ALD)精准沉积InO x 包裹层。该策略打破了CO 2 催化加氢制甲醇中转化率与选择性之间的跷跷板关系,通过多位谱学表征揭示了双界面协同催化CO 2 加氢制甲醇的机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将CO 2 选择性加氢转化成甲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CO 2 分子的惰性使其被高效活化并选择性转化为甲醇仍具挑战性。
关键观点2: 研究亮点
[u'\u63d0\u51fa\u4e86\u4e00\u79cd\u5229\u7528\u539f\u5b50\u5c42\u6c89\u79ef\u6280\u672f\uff08ALD\uff09\u6c89\u79efInO x \u6765\u5305\u88f9PdCu\u53cc\u91d1\u5c5e\u7eb3\u7c73\u9897\u7c92\uff0c\u4ece\u800c\u8bbe\u8ba1InO x /Cu\u548cInO x /PdIn\u53cc\u754c\u9762\u50ac\u5316\u5242\u7684\u65b0\u7b56\u7565\u3002', u'\u8bbe\u8ba1\u7684\u53cc\u754c\u9762\u50ac\u5316\u5242\u5728\u223c20%\u7684CO 2 \u8f6c\u5316\u7387\u4e0b\u5b9e\u73b0\u4e8680%\u7684\u7532\u9187\u9009\u62e9\u6027\uff0c\u6253\u7834\u4e86CO 2 \u50ac\u5316\u52a0\u6c22\u5236\u7532\u9187\u4e2d\u8f6c\u5316\u7387\u4e0e\u9009\u62e9\u6027\u4e4b\u95f4\u7684\u8df7\u8df7\u677f\u5173\u7cfb\u3002', u'\u591a\u65b9\u4f4d\u539f\u4f4d\u8c31\u5b66\u8868\u5f81\u4ece\u539f\u5b50\u3001\u5206\u5b50\u6c34\u5e73\u63ed\u793a\u4e86\u53cc\u754c\u9762\u534f\u540c\u50ac\u5316CO 2 \u52a0\u6c22\u5236\u7532\u9187\u7684\u673a\u7406\u3002']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通过静电吸附方法合成不同原子比的Pd x Cu y /SiO 2 双金属催化剂,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PdCu双金属催化剂上精准沉积超薄的InO x 包裹层。
关键观点4: 研究成果
成功构建了InO x /Cu和InO x /PdIn双界面,实现了高CO 2 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
文章预览
▲共同第一作者:孙杞梦,刘馨雨 通讯作者:路军岭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论文DOI:10.1021/jacs.4c09106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全文速览 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氧化铟(InO x )包裹PdCu双金属纳米颗粒构建InO x /Cu和InO x /PdIn 双界面,从而在∼20%的CO 2 转化率下实现80%甲醇选择性的新策略,助力打破CO 2 催化加氢制甲醇中转化率-选择性的跷跷板关系难题。显微学和原位光谱学结果表明InO x /PdIn界面有利于CO 2 活化生成甲酸盐,而相邻的InO x /Cu界面进一步促进甲酸盐中间体转化为甲氧基中间体,从而促进甲醇的生成。这种双界面协同的策略,为设计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开辟了新的途径。 背景介绍 将CO 2 选择性加氢转化成甲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CO 2 分子的惰性使其被高效活化并选择性转化为甲醇仍具挑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