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昆仑万维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团队提出了一种混合注意力头模型(MoH)。该模型基于通用的基础网络结构,旨在降低用户使用大模型的计算成本,同时保持或提升模型性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混合注意力头模型的概念和优点
该模型是一种多头注意力的替代方案,通过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注意力头来降低计算量,同时保持模型性能。每个样本都能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注意力头,从而降低了计算成本。与传统的多头注意力机制不同,混合注意力头模型为每个注意力头分配不同的权重,提升了模型的灵活性和性能上限。
关键观点2: 研究背景和灵感来源
研究团队受到OpenAI扩展法则的启发,探索一种既能降低计算成本又不降低大模型性能的方案。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多头注意力层中存在冗余计算,从而提出了混合注意力头模型的概念。
关键观点3: 实验和验证
研究团队在视觉理解模型(ViT)、视觉生成模型(DiT)以及大语言模型(LLM)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混合注意力头模型的有效性。他们通过对比实验证明预训练的多头注意力模型(如LLaMA3-8B)可以继续优化为混合注意力头模型,并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升。
关键观点4: 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该论文是有关混合注意力头模型的重要突破,具有潜力为开发更先进、更高效的基于注意力的模型奠定基础。该模型有望在大规模语言模型中广泛应用,并可能改变未来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
关键观点5: 研究团队的背景和研究历程
研究团队包括昆仑万维研究院的颜水成教授团队和北大的袁粒助理教授团队。金鹏博士作为第一作者介绍了论文的灵感来源、实验过程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他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
文章预览
近日,昆仑万维 2050 研究院院长 颜水成 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 袁粒 助理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混合注意力头模型。 该模型基于一种通用的基础网络结构,能被用于任何基于 Transformer 或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模型。 目前,主流大模型比如 ChatGPT 和 SORA,均构建于 Transformer 架构之上。 而该课题组期望混合注意力头模型能用于上述模型之中,从而帮助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此外,本次提出的混合注意力头模型还能在移动端等计算资源受限的场景下提升大模型的适用性。 (来源: arXiv ) 研究中,该团队在视觉理解模型(ViT,Vision Transformer)、视觉生成模型(DiT,Diffusion Transformers)以及大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上进行了大量实验。 结果表明,混合注意力头模型只需使用 50% 到 90% 的注意力头,就能超过原始模型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扩展混合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