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政务数据面临网络攻击、管理缺陷、数据推理、灾害事故等威胁,我国相关法律规范逐步完善,但制度建设仍面临挑战。政务数据安全需革新思路,依托集约化、系统化的政务数据处理平台,推进制度一体化完善。实践中受安全成本、技术能力、利用需求及管理水平制约,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形成符合数据安全治理规律的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务数据面临多种威胁
政务数据面临网络攻击、管理缺陷、数据推理、灾害事故等威胁,需要法律规范的完善。
关键观点2: 法律规范逐步完善
我国有关政务数据安全的法律规范日趋完备,但制度建设仍面临挑战,需要革新思路。
关键观点3: 制约因素与制度完善
政务数据安全需考虑安全成本、技术能力、利用需求及管理水平等制约因素,并综合这些因素完善制度。
关键观点4: 集约化、系统化的处理方式
依托集约化、系统化的政务数据处理平台,从组织性规则、程序性规则和技术性规则等方面推进制度一体化完善。
关键观点5: 构建全方位制度保障体系
需制定政务数据保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坚持立体、动态、积极、自主的数据安全保障思路,建立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体系。
文章预览
政务数据安全的法律制度保障 苏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政务数据安全面临网络攻击、管理缺陷、数据推理、灾害事故等主要威胁。我国有关政务数据安全的法律规范日趋完备,政务数据安全保障的制度框架初现雏形但也亟待完善。实践中,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受安全成本、技术能力、利用需求及管理水平四种因素的制约,需要革新政务数据安全保障思路,主要依托集约化、系统化的政务数据处理与安全保障平台,从组织性规则、程序性规则和技术性规则等方面推进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完善。 [关键词] 政务数据;数据安全;数字政府;风险防控 政务数据安全是数据安全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政务数据体量巨大,不仅汇集了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更包含着众多国家秘密和不宜对外公开的内部工作信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