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教育部公布了河北、江苏、河南等地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包括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等问题。涉事学校受到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取消荣誉称号等处理,主要负责人被免职。教育部强调“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要求各地深刻吸取教训,充分认识违规补课的危害,保障学生合法休息权益。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接受社会监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布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
教育部印发了通知,公布了河北、江苏、河南等地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包括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等。
关键观点2: 对违规学校的处理
涉事学校受到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取消荣誉称号等处理,学校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关键观点3: 强调“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教育部要求各地树立这一理念,深化依法治教,保障学生合法休息权益,并强调违规补课、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危害。
关键观点4: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教育部还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接受社会监督,以便更好地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
文章预览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 公布河北、江苏、河南等地 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的典型案例 并就进一步规范 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提出要求 公布案例涉及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等问题,涉事省份教育部门对相应学校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取消荣誉称号,对学校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等处理。 通知指出,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各地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保障学生合法休息权益。 通知要求各地深刻吸取被查处学校的教训,充分认识违规补课、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危害;将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互动时间作为“底线”,将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