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近日,日本 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Ruogu Hou,Junya Inoue等,在Acta Materialia上发文,将数字全息显微镜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DHM) 用于研究低碳合金钢中,最常观察到的贝氏体变体对variant pairs的形成过程和形状演变。 通过原位观测,结合理论预测,测量了贝氏体和相邻奥氏体对应的表面浮雕surface relief连续变化。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EBSD),确定了观察变体对的晶体取向。 研究表明,在相转变开始时,贝氏体的变体与理论预测一致,而相邻的奥氏体发生塑性变形。 然而,随着相转变的完成,一些贝氏体变体的形状偏离了理论预测,然而相邻奥氏体保持未变形。奥氏体和贝氏体之间形变应变的这种转变表明,应变调节机制发生了变化。 相比于理论预测,观察到的“帐篷形tent-shaped”表面浮雕,归因于背靠背相互适应的
………………………………